问诊过劳:缺研究、无标准、难索赔

2015年,课题组对全国25个省份五百多家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度和重度过劳者达44.9%,其中重度过劳者达到15.8%。2016年对全国高校教师的调研表明,91.4%的教师处于中度或重度过劳状态,其中重度达到46%。
2015年《柳叶刀》论文研究发现,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以内的人相比,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平均要高出13%,中风的风险平均高出33%。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均出台了过劳死的相关认定标准,而中国迄今为止仍没有任何法律上和医学上定义过劳死的标准。

责任编辑:何海宁

2015年,课题组对全国25个省份五百多家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度和重度过劳者达44.9%,其中重度过劳者达到15.8%。2016年对全国高校教师的调研表明,91.4%的教师处于中度或重度过劳状态,其中重度达到46%。

2015年《柳叶刀》论文研究发现,与每周工作35—40小时以内的人相比,每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人,冠心病的发病风险平均要高出13%,中风的风险平均高出33%。

目前日本、韩国等国均出台了过劳死的相关认定标准,而中国迄今为止仍没有任何法律上和医学上定义过劳死的标准。

2017年,日本东京一家便利店里的“PremiumFriday”宣传海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起了一项制度,将每月末最后一个星期五的下班时间提前至下午3点,旨在改变日本人的工作方式,防止过劳死。 (IC photo/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6月6日《南方周末》)

在海外媒体报道“工作倦怠(Burnout)首次被世卫组织列为疾病”,中国媒体将消息翻译成“过劳被列为疾病”后不久,世卫组织坐不住了。

2019年5月29日,世卫组织紧急发布声明澄清:工作倦怠属于一种职业现象,并非疾病。在其官方推特上,这则声明被置顶展示,多家媒体随后进行了更正报道。

“一个误会导致媒体报道了不正确的信息。”2019年5月30日,世卫组织新闻官塔里克·贾萨瑞维奇邮件回复南方周末记者时强调,“工作倦怠”早已在《国际疾病分类》中,其当前分类与原来10版相同,只是最新的11版中做了详细定义。

“虽然国内媒体的报道翻译错了,但过劳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我们亟待从医学、法律两个层面明确定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原院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副会长兼适度劳动研究分会会长杨河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国内对过劳死没有认定标准,也就不可能有统计数据,我们需要研究建立标准,还要研究过劳,特别是严重过劳给人们带来了怎样的健康与经济等各种损害。”

乌龙新闻引发热议

在最新版本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工作倦怠被定义为“一种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导致、尚未成功管理的综合征。其三个主要特征是:感觉精力耗竭;与工作的心理距离扩大,或者与工作有关的消极或愤世嫉俗思想增加;专业效率降低。”

“从医学角度看,Burnout应该翻译成工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