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透明公开,公众善于监督

法律和部门规章规定慈善组织必须公开透明,但实现信息公开,“固定的开支、专业的知识、专业的工作人员缺一不可。信息公开依然是一条漫长道路。”

责任编辑:张玥晗

(农健/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6月27日《南方周末》)

法律和部门规章规定慈善组织必须公开透明,但实现信息公开,“固定的开支、专业的知识、专业的工作人员缺一不可。信息公开依然是一条漫长道路。”

2019年6月26日,民政部首款“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微信小程序上线,实时公开全国83万家社会组织基础信息,公众通过手机就能辨别社会组织真伪、举报非法社会组织、办理相关事务。

网友简出桥在一次偶然搜索中,发现深圳市辽建友教育基金会在筹募款项时可能涉嫌违规。这家校友基金会居然在官网上列出了“财智投资基金”项目,是诈骗吗?

简出桥的疑虑并非没有原因。

近年来,“公益诈骗”、“山寨社团”层出不穷,一些社会组织打着“公益慈善”名义,利用公众爱心进行诈骗,面对各种慈善活动、社会组织,公众往往难以辨别真假,乃至上当受骗。

如何防范假公益假慈善?而公众又如何辨识自己参与的慈善活动?有没有公开透明的机制,让公众获得足够的慈善信息?这些问题成为慈善行业急需改善的现实,从民政部到行业机构,都试图探寻解决之道,方式也从查询网站到更加便利的小程序。

2019年6月26日,民政部首款“国家社会组织法人库”微信小程序上线,实时归集公开了全国83万家社会组织基础信息,公众在手机上就能辨别社会组织真伪、举报非法社会组织、办理相关事务。

但对于中国数量众多的社会组织,公开信息的工作并不容易,公开透明,同时意味着更专业的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透明做慈善的道路还很漫长。

是不是存在问题?

为了探寻高校基金会如何鼓励校友进行捐赠,从事公益行业的简出桥通过网络搜寻典型案例,深圳市辽建友教育基金会由此进入视线。

根据网络信息,深圳市辽建友教育基金会由沈阳建筑大学校友陈志列于2015年在深圳创立,是一家非公募基金会。2018年,该基金会向沈阳建筑大学捐款159万元,用于校史馆的修建。

根据以上信息,简出桥初步判断这是一家做得不错的校友基金会,但他打开该基金会网站后,却大吃一惊。

在网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