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后,我们还需要杜威吗?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研究杜威,就是在研究杜威的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这三句话,是杜威教育思想最本质的东西,是核心与灵魂。”
“杜威是反对传统教育的,传统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社会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简单来说就是脱离儿童的生活,把孩子当成小大人。”

责任编辑:钱昊平 吴筱羽

约翰·杜威(JohnDewey,1859-1952),20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新京报网/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6月27日《南方周末》)

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研究杜威,就是在研究杜威的三句话: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改造。“这三句话,是杜威教育思想最本质的东西,是核心与灵魂。”

“杜威是反对传统教育的,传统教育的特点就是以社会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简单来说就是脱离儿童的生活,把孩子当成小大人。”

“在当时,杜威的理念是非常新颖的,那现在是不是呢?现在如果言必称杜威,可能也有点‘过’了。”

“用杜威的标准来看现阶段的学校和教育,能打多少分?”2019年3月的一场会议上,主持人储朝晖环顾四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他是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很快,储朝晖先亮出自己的答案:“我只给打40分。”

“我打80分。”北京开放大学校长褚宏启沉思片刻后表示,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可能办和杜威的理想完全一致的学校。

2019年上半年,中华教育改进社已经举办了三场活动,都是为了纪念一位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其中于4月末举办的那一场“杜威与中国教育”论坛,汇集了全国一百五十余位杜威研究者,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首次以杜威为主题召开的专题学术会议。

杜威生于1859年,不仅是位教育家,也是位哲学家,被誉为美国早期实用主义三大代表之一,他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理论,影响至今。

整整一百年前,1919年4月30日,杜威受邀来到中国,用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在各地讲学。那时,中国现代教育刚刚起步,杜威的教育理念深刻影响了包括陶行知在内的一大批中国人。

作为杜威的中国弟子之一,胡适说过:“自从中国与西洋文化接触以来,没有一个外国学者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有杜威这样大。”

但在一百年后,中国还需要杜威吗?2019年,当教育界人士以不同形式纪念这位“现代教育之父”时,这个问题不断被提出。

谁在研究?

在筹备杜威来华一百年系列活动的时候,不止一个人告诉储朝晖:“杜威先前在我的脑子里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