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反复试验,全国两轮试点

在厨余垃圾二次分拣的传送带边,演员郑恺用夹子相继拣出玻璃瓶、泡沫塑料后,意外发现了一把黄色的雨伞。他耸起肩膀,迟疑了一会儿:“为什么会有雨伞?”话音未落,传送带运来了菜刀和卷发棒。

责任编辑:汪韬

(梁淑怡/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7月4日《南方周末》)

在厨余垃圾二次分拣的传送带边,演员郑恺用夹子相继拣出玻璃瓶、泡沫塑料后,意外发现了一把黄色的雨伞。他耸起肩膀,迟疑了一会儿:“为什么会有雨伞?”话音未落,传送带运来了菜刀和卷发棒。

综艺节目《奔跑吧》的这个画面拍摄于2019年春天的杭州市,距离2000年杭州被原建设部定为首批全国垃圾分类试点城市,已经19年。

试点城市的厨余垃圾中仍然有这么多异物,参与节目录制的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忧心不已。“前端参与率太低、准确性太差,而居民根据分类规则精准投放是垃圾分类难点中的难点、重点中的重点、焦点中的焦点。”

19年的试点探索中,垃圾这件“小”事一直让地方政府绞尽脑汁。有的率先立法,有的引入企业,有的在社区形成了好模式,但大部分垃圾最后都殊途同归。

19年,环境教育启蒙的一代人已经成长,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引发全民大讨论。越来越多的官方消息表明,推行“史上最严”垃圾分类的将不只是上海。

2018年,全国无害化率已经达到了98.2%,焚烧发电占比超过40%。

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来看,垃圾分类总动员的时机到了。

史上最严不只上海

2017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选定了46个重点城市,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目前,北京和深圳等地的法规正在修订,46城之外的城市也摩拳擦掌。

中央考核指标不止一处。在生态环境部主导推行的“无废城市”建设指标中,生活垃圾分类收运系统覆盖率等被列入考核指标。垃圾分类也将纳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更值得注意的是,已经颁布了24年的固废法正在经历第五次大修,垃圾分类被写入修订草案。生活垃圾是最常见的固体废弃物。

20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