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案例集发布

发自:南方周末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了全新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参与区域建设、开展跨国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实践备受关注。在开拓海外市场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更加需要关注运营地的社会环境问题,以综合考虑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公正、生态保护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和可以做出的努力。

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发起“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案例征集”活动,旨在征集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历时3个月,受到企业广泛关注。经过筛选,我们从征集到的案例中选出12个企业案例,编辑整理成《中国企业海外可持续发展案例集》,希望以此传播和分享中国企业海外履责实践。

自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迎来新局面。“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既是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市场主体,也是在当地促进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角色。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和技术升级、创造就业机会、为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如何成长为全球企业公民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这本案例集,可以展现部分中国企业在海外经营中为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可供参考借鉴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

 

碧桂园森林城市:探索产城融合模式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一、碧桂园集团简介

碧桂园于2007年在香港上市,是恒生指数成分股公司,也是世界五百强企业。碧桂园一直致力于为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提供好房子、好社区,如今有超过400万业主选择在碧桂园安居乐业。近年,碧桂园积极投身智能制造,发展科学技术。高科技的应用让碧桂园成为了绿色生态智慧建筑的建造者,碧桂园首创立体分层现代都市建筑——森林城市,被《福布斯》评为“影响世界未来的5座城市”之首。碧桂园希望社会因碧桂园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为此,碧桂园不懈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立业至今,碧桂园创始人及集团累计参与社会慈善捐款已超48亿元,并主动承担起全国9省14县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正帮助33.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森林城市由碧桂园集团携手马来西亚柔佛人民集团合力打造,选址位于经济快速增长的马来西亚依斯干达经济特区,地处东盟战略区位,紧邻新马第二通道。森林城市规划近30平方公里,包含四座岛屿、休闲养生度假区及建筑工业化产业园。在“造城”的同时,如何推动马来西亚的产业转型升级,这是碧桂园集团在规划设计森林城市一开始就思考的问题。新山(柔佛州首府)乃至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市场虽然前景良好,但是作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经济体,马来西亚和新山更需要优质的产业资源。而且,本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新山需要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经济体,吸引东盟乃至全世界的人才和人口定居,才能真正支撑本地的市场。

1.探索产城互动新模式。森林城市分为“产业”和“城市”两大部分。其中,森林城市的产业部分将包含产业园区的建设和运营,产业资源引入或孵化和全方位服务,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等。目的在于为当地带来优质企业,推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增长。随着产业新城的产业发展,土地也会相应实现溢价,直接为城市部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城市部分的作用同样至为关键,为产业提供足够的现金流和人才支撑。相比产业部分较长的投入回收周期,城市部分则凭借快速周转的地产产品建造和销售,为产业新城运营商带来充足的利润以及实现现金流的增加,从而可以反哺产业部分初期巨大的资金需求。

2.立足地缘优势,进行保护性开发。森林城市充分挖掘新山地缘优势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新山进行保护性开发——通过整合新山优质的旅游资源、生态资源、海洋环境,同时导入产业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生态保护三者并顾。2015年9月,森林城市获得马来西亚环境部颁发的环境评估通过报告。随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森林城市一直坚持生态保护,逐步落实多项环保措施进行保护性开发,包括将污水处理回收,并循环再用于灌溉,以及与博拉塔大学(UPM)就海草保护展开合作,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很好的保护。

3.发展新技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森林城市大力发展先进的建筑工业化产业,携手德国艾巴维公司和意大利欧陆公司,落地亚洲占地面积及产能最大、生产技术及设备最先进的建筑工业化基地。该基地是集建筑设计、预制生产、物流运输、配件加工、装配施工、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建筑产品生产基地,总占地超400英亩。一期工厂已于2017年投产,设计年产26万立方米建筑材料,相当于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所需构件,已实现单体厂房产能亚洲第一,并且提供超过300个就业岗位,其中90%为本土技术工人。

自2013年底开始运作项目至今,森林城市已经建立起新城的初步规模,并且为马来西亚柔佛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效应。截至2019年1月,森林城市为政府贡献超过2亿马币的税收,并为本地160家公司带来16亿马币的合作机会。森林城市的员工人数已达到1500多人,本地化率为83%。项目为上下游建筑业提供了9200多个就业机会,为州政府带来超过5000万马币的个人所得税。

 

甘肃建投:推动属地化经营,助力非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一、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简介

甘肃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总公司(简称“甘肃建投”)创建于1953年,系省属国有独资企业,是中国500强企业、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公司自1978年开拓海外市场,在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担经援项目、工程承包项目等国际综合性业务。近年来,甘肃建投以中甘国际为平台,坚持对外经营多元化、属地化、集团化的方针,拓展了进出口贸易、劳务输出、旅游商贸等国际综合性外经业务,国际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甘肃建投作为传统的建筑业企业,致力于同国家战略融合、与区域发展协调、和世界标准接轨。把海外事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甘肃建投几代海外人的理想和信念。迈入发展的新时代,甘肃建投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把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中非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作为每一个驻外公司的使命担当。甘肃建投的海外机构——加纳集团自成立以来,坚持属地化经营的策略,融入当地社会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奉献一流产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加纳集团自1985年进入加纳市场,三十多年来,加纳集团在加纳承建了90余项工程,包括以总统行宫、国会大厦、高等法院、自贸区办公楼为代表的、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政府工程。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的成功建设,获得了加纳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为加纳集团赢得了信誉和口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目前,加纳集团在建的重点项目如加纳议会基础设施改善项目、TDC公寓楼项目、金怕管理学院教学楼项目、库马西恩格鲁玛科技大学教学楼项目等,依然是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的工程项目。

2.合规经营,营造和谐社区关系。在项目建设以及企业经营中,加纳集团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处理自身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是尊重当地社会政治与传统文化,严格遵守加纳国家法律法规。二是严谨执行企业管理制度。按照甘肃建投各项管理要求,结合当地实际,逐步建立健全集团公司相关规章制度,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提供可靠依据。三是严格规范驻外人员管理。重视对驻外人员的培训教育,加强涉外交往和礼仪等培训,尤其注重语言培训。四是密切与使馆经商处的联系,服从中国使馆的管理。

3.关注医疗健康,提高医药制造水平。加纳地处西非,总人口约为2600万,属于中低收入国家,下呼吸道感染、艾滋病毒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疟疾、腹泻和道路交通事故是造成加纳成人和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加纳中心城市以外地区,医疗条件落后,国家70%的药品依靠进口。甘肃建投投资建立三宝(加纳)制药有限公司,在当地主要从事高品质静脉注射液的生产与销售,立足于加纳,辐射西非市场,为当地提供医疗产品和服务。随着中加两国医药卫生机构的交往,中药材、保健食品、中成药制剂在加纳越来越受到当地民众的关注和认可。

4.延伸产业链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加纳集团积极研究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非盟“2063年愿景”战略的契合点。发挥企业规模优势和产能优势,在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健康卫生、旅游、减贫惠民等方面,积极参与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十大合作计划”和2018年北京峰会提出的“八大行动”。加纳集团根植加纳三十多年,不断延续发展,在解决当地就业岗位、提供技术培训,投资当地民生产业等方面,赢得了当地民众和华人华侨的高度赞誉,多次受到中国驻加纳使馆的称赞,成为促进中加友好往来的企业典范。

 

中化国际: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合作伙伴创造价值

一、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化国际)是在中间体及新材料、农用化学品、聚合物添加剂、天然橡胶等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经营大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500.SH),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中化国际营业收入599.57亿元人民币、总资产503.29亿元人民币。中化国际将商业实践与社会价值共融,追求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精细化学绿色生活”的企业发展愿景。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重申与沿线国家的丝路合作时,现代化农业企业代替了古老商队,继承了互惠共赢的丝路精神,正成为沿线农业合作的新使者。中化国际旗下农化业务的主要承担者中化作物保护品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通过自身业务优势,以创新的模式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产量,并投身各类公益事业,努力构建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1.因地制宜,解决当地农民燃眉之急。主打畜牧业的蒙古国,农业种植技术十分落后。中蒙两国在气候、土壤、农资条件和种植习惯上又大不相同,因此必须因地制宜、量身定制。2017年中化作物技术团队亲赴蒙古实地调研,调研先后持续数月,中化作物技术团队深入农场,跟踪当地农民的播种、施肥、用药、收割、测产、加工等整个循环,科学测评土壤成分,综合考虑施肥用药,对接农场实际生产需求。中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重新为他们配备了高质量的产品。2018年5月,第一阶段的小麦田试正式展开。中化作物团队在当地四个农场10公顷土地上建起农业示范田,开始进行试验推广。经过测算,改良后的小麦试验田当年每公顷产量增加了8%以上。

2.深入一线解决问题,模式创新实现互惠共赢。在远离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的一家可可种植园,白蚁蚊虫特别多,可可又是低灌木丛植株,如何既能够杀死蚊虫又不影响可可品质?当地农民尝试了多种方法,虫害却反复发生。得知这一情况后,中化作物技术团队一路迢迢赶到现场,详细与当地农民了解情况。为有的放矢地消灭虫害,中化作物特别聘请了一位该国的权威大学教授,共同组成攻关团队。团队利用若干单剂,利用桶混反复调制,前前后后做了一周实验,终于找到了新的高效用复合制剂,为农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3.授人以渔,信任源于品质与责任心。乌兹别克斯坦以农业立国,工业基础向来薄弱,技术跟不上,设施不过关,尝试本土化的农药制剂生产更是难上加难。为帮助当地企业提升农化产品的生产加工能力,中化作物“一带一路”开拓团队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农业环境和实际情况,采用“原药+助剂+技术指导”的创新模式,并派出制剂生产专家前往当地工厂进行实地考察,指导对方调试和使用设备,提供原药、助剂和配方,帮助对方科学生产。

 

中集集团:负责任并购助推高质量增长

一、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是世界领先的物流装备和能源装备供应商,于1980年1月创立于深圳。目前是A+H股公众上市公司,主要股东为招商局集团、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和弘毅投资等。公司致力于在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化工及食品装备、海洋工程、重型卡车、物流服务、空港设备等主要业务领域,提供高品质与可信赖的装备和服务。作为一家为全球市场服务的多元化跨国产业集团,中集集团在亚洲、北美、欧洲、澳洲等地区拥有300余家成员企业及3家上市公司,客户和销售网络分布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齐格勒集团成立于1891年,总部位于德国金根,至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是全球前五大消防及救援车辆及器材供应商之一,公司消防及救援车辆产品市场占有率长期居德国第一。2011年,齐格勒集团因为经营违规被德国当局开出巨额罚单,随后又因此被最重要的本土客户德国军队列入黑名单,公司迅速陷入困境。与此同时,中集集团正在稳步推进国际业务。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齐格勒产品品质,在与齐格勒接洽后,中集集团决定收购这家百年企业。于是收购如何顺利进行,收购后的跨文化管理,以及如何保证企业实现有质量增长,这些都成为中集集团必须考虑的问题。

1.用不懈的沟通,恢复员工信心。2013年12月13日,中集集团收购齐格勒的交接仪式正式举行。交接仪式之后还有一周就是圣诞节,公司为此连同交接仪式一并举办了圣诞员工聚会。针对员工以及金根当地政府对收购后齐格勒品牌可能消失的担忧,中集集团在交接仪式上向全体员工承诺,中集集团非常尊重齐格勒的发展历史,也非常珍视每一位员工的价值。中集将担负起责任,与大家一起努力实现齐格勒的更好发展。与此同时,中集集团在德国媒体上迅速做了报道宣传,及时消解了市场上的种种猜测和谣言,维护了齐格勒的品牌形象,也进一步坚定了当地员工重振企业的信心。

2.尊重被并购企业的传统文化。一是隆重举行齐格勒集团125周年庆典。2016年6月17日齐格勒集团迎来125周年,中集积极筹备周年庆典,邀请退休的齐格勒老员工参加庆典仪式。二是打造齐格勒历史博物馆。并购完成后,中集集团筹建了齐格勒博物馆。开馆当天,金根小镇为之轰动。有人说,对于中国人将如何对待这家公司,通过这件事大家心里更加踏实了。

3.选派管理层平稳过渡。按照中集以往收购其他海外企业的做法,很少有直接委派中集人前往担任董事总经理的先例。破产管理人的咨询顾问也给中集出主意:如果中国人过来担任总经理,一是存在沟通、文化上的障碍,二是会给市场、客户带来担心,最好还是请一个欧洲面孔的人出任比较好。对于如何选择,中集集团最终决定还是要用中集的人,先由集团副总裁兼任齐格勒的首任董事总经理,并和其他两位同事担任并购领导小组成员,他们在交接仪式之后的一星期,一起亲自坐镇金根,与齐格勒高管团队逐个恳谈。最初的策略就是平稳过渡,争取在交接初期,公司的现有管理团队不要有大的变动。最终,破产期间的4人执委会被全部留下。2014年10月,齐格勒集团监事会依法成立。初期的管理团队平稳过渡目标基本实现。

4.海外并购,内控先行。2014年初,中集召开集团年度工作会议时,提出内控建设是推行规范化管理、降低经营风险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应该及早在齐格勒启动内控建设工作。在内控建设督导过程中,中集集团内控督导团队通过与齐格勒管理团队深入的沟通交流,通过深入各部门与员工访谈、查阅文件和资料等方式,提炼总结出所发现的管理缺陷和经营风险点,并形成书面正式报告。之后,齐格勒迅速开始了各项管理缺陷的整改工作,例如起草发布了齐格勒Group Rules(集团规章)。

如今,齐格勒公司的营收,从收购时的约1.5亿欧元上升到超过2.3亿欧元,德国外市场占比从原来的15%拓展到了五成以上。仅在中国市场上,齐格勒就收获了近300台订单,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消防车品牌。

 

中信建设:公益助学,点亮人生

一、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介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信建设)是中国中信集团的全资控股子公司,在ENR(美国《工程新闻纪录》)全球最大250家国际工程承包商排名中连续多年跻身前列。多年来,公司坚持“以投融资和为业主提供前期服务为先导取得工程总承包,以工程总承包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营战略,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承揽国际重大工程实力的综合服务商。截至目前,中信建设在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俄罗斯、缅甸等地多个海外市场拥有分支机构。

二、可持续发展实践

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经过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多年战乱,不仅基础设施落后,而且人们接受教育的机会不足,造成广大青少年过早辍学,家庭陷于贫困,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中信建设进入安哥拉已有十余年,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在国安哥拉职业教育落后的现状,中信建设确定了以“职业教育”为方向、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公益事业体系。相比直接对安哥拉民众进行物资捐助等公益投入,中信建设认为教育助学的社会影响更加深远,对人的帮助更大。

1.定位职业教育办学理念。秉承“造福一方大众,建设美好未来”的发展使命,坚持“教育点亮人生,技能立足社会”的办学理念,中信建设将国内百年职校公益职业教育模式引进了安哥拉,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百年职校理事会合作,全额捐资发起创建了全公益性质的职业培训学校——中信百年(安哥拉)职校。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和城市文明习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招收对象是安哥拉当地贫困家庭,但具备学习能力以及强烈就业愿望,致力于通过职业培训改变个人人生状况的16-25岁青少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免费食宿管理,免除一切培训费用,并且在学生毕业后为其提供就业机会。在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将会拿到安哥拉公共管理部职业教育培训中心认可的毕业证书。

2.员工志愿者进校授课。中信建设主业是建筑综合服务商,对职业教育本身并不擅长,但是中信建设的工程队伍中那些能力出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们却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所以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中信百年(安哥拉)职校一方面招聘中安籍教师队伍联合开展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号召和邀请中信建设工程建设队伍中专业能力优秀的员工志愿者走进学校,为学员现场讲授和演示电工、机械操作、工程施工等知识,手把手帮助学员掌握相应操作技能。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员工与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中信建设与当地社区的和谐关系。

3.搭建平台,促进中非交流。中信百年(安哥拉)职校在当地运行五年来,不仅为当地青少年提供着职业教育的机会,也成为促进中非交流的平台。学校学员除了积极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外,还承担起中安文化传递使者的角色。学校多次派师生代表参加中国国内百年职校一年一度的爱心慈善晚会。2015年底,学校学生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3的“幸福账单”节目,为学校赢得了2万多元人民币的图书捐赠善款。

北京华电海外技术有限公司:属地化管理,为当地培养高技术人才

提要:波黑斯坦纳瑞1X300MW燃煤电站工程项目是由欧洲电力贸易商EFT集团投资的电站,是中国政府面向中东欧国家设立的总额100亿美元专项贷款框架下的首个示范项目。北京华电海外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三大主机调试期间运行操作、人员培训以及调试期后的五年全厂运行维护指导。公司通过属地化管理,为当地培养了高技术电力人才。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管理输出,提升东道国电力运营水平

提要: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承担格鲁吉亚卡杜里水电站的运维工作,考虑到卡杜里水电站在应急管理、技术运维、专业人才等各方面存在的不足,四川省电力公司精选映秀湾电厂优秀的职业管理人,派驻到格鲁吉亚卡杜里水电站,充分发挥高技术电力人才优势,以及长期的水电运营经验,帮助卡杜里水电站持续优化管理模式,推动电站的持续发展。

华电额勒赛公司:融入当地社区,打造责任品牌

提要:在开展项目运营的过程中,中国华电额勒赛下游水电项目(柬埔寨)有限公司始终将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管理、落实到生产经营,努力构建社会责任行动体系。以社区融入为切入点,额勒赛公司重视对外籍员工的关怀,主动邀请利益相关方走进企业,以实际行动参与柬埔寨扶贫、赈灾、教育等公益事业,让发展成果惠及当地。

金风科技:践行绿色理念,发展清洁能源

提要:发展“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重要一项。在国内,基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重视,能源改革的紧迫性也更加突出。金风科技进一步坚定发展清洁能源、探索节能减排解决方案的决心,通过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推广风电、普及风电知识,保护项目所在地生态环境,在海外经营中,金风科技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实干精神助力能源转型升级。

支付宝:让更多人享受数字普惠的技术红利

提要:支付宝走出去,在线上已经打通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境支付通路。从2015年起,支付宝又逐步在印度、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韩国、中国香港等9个国家和地区,因地制宜地落地了属于本地人的“支付宝”。联手当地合作伙伴,用技术服务当地用户,培养当地人才。

中国石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

提要:中国石化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施“开放合作”的公司战略,与沿线国家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仓储物流、贸易、工程、技术、装备制造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截至2018年,中国石化与沿线30多个国家开展广泛合作,已形成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合作项目,并主动实施社会关怀行动,为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石油:艾哈代布油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提要:艾哈代布项目是伊拉克战后启动的第一个油田建设项目,油田所在地区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但农业产量偏低,农民人均收入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油田所在的瓦西特省整体工业薄弱,商业不发达。因此,当中国石油下属绿洲公司与伊拉克北方石油公司签署合同,正式重启艾哈代布项目时,瓦西特全省上下都对油田建设解决当地就业以及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怀有极大期待。

识别二维码下载报告完整版: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