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环卫工作的冰山一角

发自:南方周末

 

“环卫”是做什么的?

在外界的印象中,这个问题对应的就是寒冬酷暑时路边一抹橙色的身影,但这却只是“环卫”辛劳的一个侧面。中国林业和环境促进会垃圾处理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曲睿晶用这个问题打开了35位环卫子女的心扉,希望孩子理解父母的工作,并为他们骄傲。

曲睿晶老师在讲课中

由于父母冲锋在不同的“环卫”岗位,所以在“看我们守护未来·2019华夏银行环卫子女暑期训练营”的环保课堂内,孩子们面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何谓“环卫”

“大家普遍的想法是,做‘环卫’等于扫马路,同学们觉得呢?”曲睿晶老师说。

孩子们异口同声:“那倒不是!”之后有孩子悄悄跟同桌说话,“我妈妈说他们是城市的一颗螺丝钉哈哈。”他的同桌也被这个比喻逗笑,说到:“我妈妈也是。”紧接着他们听见老师说——

“没错,环卫工作囊括多面,涉及地方病防治、环境保护、城乡建设、住宅建筑规划、市政工程、城市清扫和废弃物处理、市容管理、交通噪声管理、园林绿化、城乡给水和水利工程、工业废弃物排放管理、公共场所和服务行业卫生管理、个人在公共场所的卫生行为……”曲老师继续说道,“所以城市清扫只是‘环卫’的一部分,环境卫生是一门多学科性、多专业性的学科,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亲历‘环卫’,同学们现在在学校还会集体大扫除吗?”

孩子们高喊:“会!”喊声之后,又似乎被震耳欲聋的声音吓了一跳,齐齐笑起来。

孩子们在课堂上笑得开怀

“其实这就是环境卫生的一部分。”曲老师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向孩子们分享了“环卫工作”的历史,以及环卫在中国的不同阶段,让孩子们更加体会到环卫人的伟大。

在“环卫”知识的讲解后,曲睿晶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垃圾分类”的世界。

垃圾的资源化

“除了整体垃圾产量的形势严峻之外,垃圾分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将垃圾资源化处理,我们日常理解为回收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曲老师说,“有很大一部分固体废物是可以回收的,比如现在大家手里的水瓶。垃圾作为原料,非常廉价。而且,社会无论发展到哪个阶段,垃圾都是永久的课题,所以垃圾资源化具有永久性和稳定性的特点,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环境效益。”

孩子们在认真听讲、做笔记

资源化处理是垃圾最主要的归宿之一。在中国,垃圾回收主要经历三阶段,上世纪五十年代,垃圾主要以供销社体系主导,将废物资源回收;八十年代,垃圾堆积问题严重,拾荒大军、小商小贩成为废旧物资回收的主体;现阶段废旧物资的商品属性不再突出,而是纳入城市固废综合管理体系中。

在听曲老师讲述的过程中,有孩子默默将滚在地上的空水瓶捡起,拿在手里。下课之后,他把瓶子扔进了教室里放置的可回收垃圾桶中。

如今,人们还在适应国家的垃圾分类制度,但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在国家日益重视垃圾分类的今天,民众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并将这种“严格”变为习惯。

就像曲老师说的那样:“什么样的环境成就什么样的习惯,什么样的习惯造就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群创造什么样的社会。”

王琳裕展示自己这几天的所学、所记

☆文末彩蛋☆

 

“查查垃圾”为垃圾分类指南,扫码即可进入微信小程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