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电动车黑”和车主之间的矛盾?

发自:南方周末

最近,微博上电视剧博主 李亚玲 遭遇了一件事情,从一场关于“停车位划线”的小规模讨论话题,转为对某品牌新能源车的争论,最终演化为对于博主乃至所有新能源车主的人身攻击,这是怎么一回事?

最近,微博上某知名电视剧博主遭遇了一件事情,从一场关于“停车位划线”的小规模讨论话题,转为对某品牌新能源车的争论,最终演化为对于博主乃至所有新能源车主的人身攻击。

这位博主并未因网络暴力而退缩,而是撰文力挺自己的选择,对于自己这台新能源车,博主表示:“我给99分!不给满分,是怕他们骄傲。”

不可否认,在此次事件中一些对电动车有成见的人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色。而对于那些电动车车主,只要在社交媒体中被发现,似乎就只有一个下场——挨喷。对此,蔚来、特斯拉、小鹏、北汽车主均深有体会,甚至连国家电网也不会放过。即便我们经常可以在网上听到有人站在传统燃油车立场去攻击新能源车,却鲜有听说新能源车有所回击,为什么?借鉴一位行业大佬的说法:“假设大部分情况下人对自己的选择是肯定的。买了汽油车的人:买了电动车的人,100:1。骂电动汽车的文章点赞数:赞电动汽车的文章的点赞数:100:1”。

新生事物的产生必带来争议这无可厚非,但理解需要先体验,不然就会显得盲目。《奇葩说》中曾提出过这样一种观点:“你会经常讨厌,经常攻击某个对象,会不会是因为你做不到他的样子?”

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统计网站EV Sales在此前发布了2019年上半年全球各地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数据,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总销量达到1117484台,同比增长47.4%,而整个全球汽车产业,在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则是同比下滑5%。明眼人一定看得出,这一次燃油车拖了电动车的后腿。

再回过头来看本次事件中的新能源车:蔚来ES8,据最近的中汽研数据显示,5-8座豪华SUV细分市场2019年1-7月前五分别为:奔驰GLE 、奥迪Q7 、奔驰GLS 、沃尔沃XC90、蔚来ES8 。蔚来ES8不仅是该榜单中唯一上榜的中国品牌,也是力压特斯拉成为唯一入榜的纯电动汽车。今年8月,在 J.D. Power发布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体验研究(NEVXI)报告中,蔚来ES8在中大型纯电动车型中排名第一。

事实上,汽车内燃机的发展早已经遇到技术与环保的天花板,人类用了100多年的时间仍未能让汽车内燃机的热效率突破50%。行业内有一个不成文的共识:如果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了1%-1.5%,就可以看作“新一代发动机”了。如此“渐进式换代”怎能满足当代人的胃口?全球范围内,车企对于内燃机的研发投入都在急速缩减,从企业到政府都在进行着新能源转型,依靠新能源技术来颠覆传统内燃机技术,不是某个人的主意,也不是某个集体的“群体意识”,而是这个时代的选择。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汽车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既能享受到内燃机技术的最高水准,让荷尔蒙随着排气声浪尽情挥洒;也能切实感受到新能源科技的飞速进步,在最直接的动力输出下体验极致驾驶乐趣。新能源技术带来的革新绝不仅仅局限于动力层面,未来的自动驾驶、无事故出行、智慧城市都要依靠新能源技术的革新来推动。

技术的研发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投入,中国品牌通过技术走向世界则更难能可贵。在竞争激烈的智能高端电动车领域,放眼全球,目前有能力进行独立正向研发智能电动汽车6项核心技术(电机、电控、电池包、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自动辅助驾驶技术)的,只有特斯拉和蔚来。

新能源趋势下,自主品牌更需要以研发实力支撑品牌向上发展。据悉,2018年财年,蔚来斥资39.979亿人民币用于研发,目前已经获得的和正在申请中的专利超过4000项,其中仅换电站就有500多项专利,“一键加电”服务、App、蔚来中心等被全球各大品牌研究和借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