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谁来关心留守大山的孩子?

通过向上的力量,赋予“留守”积极正面的含义,助力他们安全健康成长,让留守的孩子们不再孤单。

发自:南方周末

(本文为推广信息)

2019年9月,星河湾集团延续“社区+公益”的创新模式,启动“梦想星力量”系列公益实践活动。9月7-8日,“梦想星力量·星河湾连南留守儿童护航计划”将携手社区公益组织“星力量公益社”,一同前往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展公益行动。

启程之前,让我们先随着镜头走进连南三排镇南岗村,了解这座千年瑶寨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态。

立秋已过,但连南三排镇南岗村依然烈日炎炎,村间小路边的稻谷身子细长,绿意盎然,微弯的稻穗正走向成熟。

村中大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孩子们都三五成群的玩耍,放养的鸡随意走动。村里不大,几乎每个孩子都知道小伙伴们的住址,穿街过巷很快就能找到对方的家。

没有城市的精致繁华,但大山里的村庄有着不一样的风景,孩子们在这片土地上自由奔跑和玩耍,眼神中充满等待和期盼。

守护他们的笑脸与安全,成为了我们更想做到的事情。

睡觉前,她要先爬上一条陡峭的楼梯

唐龙欣的奶奶,或许是南岗村最忙碌的家长之一。

唐龙欣家里有三个孩子,她是最大的姐姐,还有两个弟弟,最小的才一岁半。由于父母都在外打工,她和两个弟弟全靠60岁的奶奶一人照料,奶奶连砍柴烧水的时间都没有。

唐龙欣爱学习,但因为没人可以辅导功课,成绩一般

为了节省奶奶的时间,唐龙欣父母为家里置办了不少电器,多功能电饭煲、洗衣机……基本的家电一应俱全,但和村里大部分家庭一样,唐龙欣的家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问题——裸露在外随意乱接的电线、昏暗的灯泡、陡峭的楼梯……无一不让人忧心。

奶奶把没有前盖的破旧风扇放置在客厅

唐龙欣的卧室在二楼,需要经过一条昏暗陡峭且没有扶手的楼梯

砍柴生火做饭,他们是家务小能手

唐勇辉5岁的时候,父母为了赚钱,去帮别人收割稻谷,因为长期暴露在高温酷暑环境下,因热致死,留下年幼的他和76岁的奶奶相依为命。

唐勇辉与奶奶相依为命

家里没有经济来源,除叔叔日常接济外,多靠奶奶一人支撑。奶奶不仅在家门前开辟了一块小菜地种菜,还会上山砍柴、种花生种玉米。懂事的勇辉也会在家帮忙烧火做饭,分担奶奶的工作。

家里条件不好,用的电器也非常破旧

用砖石、铁架搭起的简易炉灶、从大山上砍回来的木柴、破旧的电饭煲……这几乎是南岗村每户人家生活的全貌,也充斥着极大安全隐患。

唐勇辉家的厨房和浴室

和唐勇辉一样熟练使用自家厨房的,还有在读一年级的唐仁。

父亲早逝,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家里三个小孩都靠70多岁的爷爷奶奶照料。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家里老幺的唐仁也变得格外懂事。他热爱运动,喜欢跑步、打球,而每次运动回来,他都会主动自己去烧柴生火,煲水洗澡。

“如果我回家,这个家就活不下去了”

唐继英2岁时,爸爸便因肝硬化离世。为了养家糊口,唐继英妈妈邓丽萍只好去佛山打工, 留下三个儿女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唐继英是家里的老二,邓丽萍说她从小就很听话,“平时基本上都不出去玩的,在家里乖乖写作业、看电视”。只有每次跟邓丽萍打电话时,才会忍不住问妈妈:“你什么时候才回家”?

邓丽萍在佛山的铝材厂工作,每月收入约四千元,但工作繁忙的她,一年可能只能回家两三次,每次最多回来三天,住一个晚上就走。她非常清楚父母陪伴的重要性,“我大儿子现在在镇上住校读四年级,没有父母在身边管教,变得非常调皮,学习也比以前退步了很多”,但“如果我回家,这个家就活不下去了”,无力改变现状的她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们好好学习,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最近,邓丽萍又有了新的担忧。唐继英马上就要上一年级了,从村里去镇上的学校,路途遥远,需乘坐校巴,“一想到山路那么崎岖,她还那么小,可能车都扶不稳,我就坐立不安,根本睡不着觉。”

担心孩子们上学路上的安全问题的,并不只有邓丽萍。据牛栏洞教学点校长曾卫东介绍,这里有90多名学生,主要来自牛栏洞村和大东坑村。牛栏洞与学校相邻,但另一个村的学生则要走45分钟的山路才能到达学校。“一路上都是上山下坡,危险性还是有的”,曾校长说,路上没有任何标识,孩子们都是由年级较大的哥哥姐姐们带着,三五成群上学。

无人监管,孩子直接开着电动车上路

没有正确陪伴和引导的童年,让很多孩子无力抵御来自外界的凶险,导致溺水、触电、烧伤烫伤、车祸等意外事故频发——唐勇辉、唐继英等孩子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是当下全国600多万留守儿童的困境。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让留守儿童少一份孤独,远离灾难与凶险,不仅是父母和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及帮助。

2019年9月7-8日,星河湾将携手社区公益组织“星力量公益社”,启动梦想星力量·连南留守儿童护航计划,为留守在大山中的孩子送去陪伴与关爱。同时还将通过梦想星课堂的形式,提升留守儿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和有爱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我们希望通过向上的力量,赋予“留守”积极正面的含义,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社会给他们留下的是爱与希望。也希望我们的爱能让留守的孩子们不再孤单;我们的关注,能助力他们安全健康成长,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