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的妈妈 “伟大”是选择而非捆绑

“当下母乳喂养宣传过多提到母乳喂养的好处,而没有告诉妈妈们母乳喂养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问题的方法。如果医院能够把孕期科普教育做好,那么至少妈妈们在产后知道如何应对,能有意识地利用闲暇时间补充相关知识或寻找对应的指导”

责任编辑:周建平

“当下母乳喂养宣传过多提到母乳喂养的好处,而没有告诉妈妈们母乳喂养可能遇到的问题、应对问题的方法。如果医院能够把孕期科普教育做好,那么至少妈妈们在产后知道如何应对,能有意识地利用闲暇时间补充相关知识或寻找对应的指导”

母乳期的困难

“我这个肥胖的老女人有什么可写的?其实喂奶也没什么困难。”45岁的梅花是一名自由职业者,她的大儿子已经18岁,小儿子9岁。采访之初,她有些拘谨,不到两分钟,她打开话匣子,传授起有关哺乳的知识和经验。

“你要记住,多喂奶、多吸奶,不然会像我……”她欲言又止,发出一声叹息,“我本来奶水少,工作一忙起来就顾不上喂奶,很快就没了奶水。像我们这种自己给自己打工的,只能羡慕有带薪产假的人。”

2019年9月11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向社会各界征询对《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的意见,受邀到场的三十余名母乳妈妈讨论最多的是关于母乳喂养知识的正确普及和用人单位对哺乳假执行的问题。

毫无疑问,拥有178天产假外加28天寒假的教师张惠萍是梅花羡慕的人。26岁的张惠萍是一名新手妈妈,女儿未满周岁,回想女儿的出生,她显得特别无奈。

“太——突——然——了——”四个字,三秒钟,张惠萍两次摇头,“我只不过在凌晨两点起床夜尿,没想到羊水就破了。”

在张惠萍看来,她的生育过程有点赌博的意思。半夜被家人手忙脚乱地送至医院后,张惠萍很快顺产生下女儿,“可能是因为年轻,也可能是因为好彩(粤语‘好彩’即‘运气好’)”,第二天她“照样能走能吃能睡”。

年轻也意味着当妈妈的经验为零。在经历涨奶、堵奶、少奶问题和宝宝乳头混淆、频繁呕奶、戒奶困难之后,她改用“唔好彩”(运气不好)来形容刚过去的哺乳期。

孕期“忙得连胎教都顾不上”的张惠萍自然缺乏知识储备。夜间忙于为其他产妇接生的医护人员也无暇顾及母乳喂养指导的细节,她一直以为要等到乳房出现胀痛感才有奶水喂宝宝,结果闹了个大笑话,“第二天查房的护士问我吸奶没有,我理直气壮地回答,‘我还没有奶!’”

以为自己“没有奶”的张惠萍错因此错失第一次喂母乳的良机,她的女儿出生后不久因黄疸值过高转科室,在病房满足地吮吸奶瓶吃下第一顿奶,导致“乳头混淆”(因新生儿吸吮母亲乳头之前先吸吮了奶瓶,或者频繁使用奶瓶,而不愿或是不会吸吮母乳的现象),两个多月以后才愿意直接吮吸妈妈的乳房吃奶。

在新手妈妈里,对母乳喂养所知不足的不只张惠萍,当时已是上海某公立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的马蕾产后同样以为自己没有奶水,在剖腹产生下大女儿后,告诉巡房的护士长,她还没有奶,于是护士长冲了30毫升的奶粉给宝宝。

“当时全家人看着宝宝‘咕咚咕咚’几下就把奶粉喝完了,还挺高兴呢。”直到成为国际认证泌乳顾问(IBCLC),马蕾才发现护士长做法的不当之处,“首先,妈妈生完宝宝的头三天不是没有奶,而是奶水很少,但不代表没有。其次,对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初次喂30毫升的量实在太多了。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胃的大小相匹配,是从少量到多量的过程,跟妈妈体内的激素变化也有关系,新生儿头三天的胃很小,需求也很小,妈妈的乳房无需分泌太多乳汁,奶水自然也少。”

有关母乳喂养的误区众多,而且指导机构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