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

心理学把这一规律表述为1万小时定律。任何人,只要付出了1万小时以上的刻苦练习、实践和工作,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中的大师、大咖或者成功人士。但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克·N·马克纳马拉(Brooke N. Macnamara)等人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却挑战了这一说法。

责任编辑:朱力远

(IC photo/图)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大师的必要条件,现在一项最新研究挑战了这一说法。对于小提琴的练习者,刻意练习时间只能引起26%的演奏水准的变化,而对于体育运动员,刻意练习只能解释他们1%的水平差异。

爱迪生的“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的话被演绎成了多种版本,其中之一是:成功,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

心理学把这一规律表述为1万小时定律。任何人,只要付出了1万小时以上的刻苦练习、实践和工作,就有可能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一专业中的大师、大咖或者成功人士。但是,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的心理学家布鲁克·N·马克纳马拉(Brooke N. Macnamara)等人发表的一项新的研究却挑战了这一说法。

199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安德斯·爱立逊(K. Anders Ericsson)在美国《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一篇题为“刻意练习在取得专家绩效中的作用”的文章,指出对于像小提琴手和运动员一类的演艺和体育专业人员,大量的重复性练习(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是他们成为专家和大师的必由之路,这个重复强度至少是1万小时以上。他说,“许多曾经被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