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兴安丸”旅客:日籍解放军中国往事

砂原惠经常停顿下来,紧皱眉头,吞吞吐吐,努力地回忆中文单词,渐渐地,单词变成了东北话,大约半小时之后,地道的东北话代替了日文。

在家中接受采访也身着淡色西装、白衬衫、深色西裤,背挺得笔直的华井满,有着六本木商界特有的严肃气质。不过,简单的日文问候之后,眼前的六本木商人,又切换到了东北大爷的频道。

这段短则数年、长则十几年的解放军生涯,使他们成为归国后异常特殊的一群人。

发自:日本东京、神奈川

责任编辑:吴筱羽

砂原惠展示他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高晓彦/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砂原惠经常停顿下来,紧皱眉头,吞吞吐吐,努力地回忆中文单词,渐渐地,单词变成了东北话,大约半小时之后,地道的东北话代替了日文。

在家中接受采访也身着淡色西装、白衬衫、深色西裤,背挺得笔直的华井满,有着六本木商界特有的严肃气质。不过,简单的日文问候之后,眼前的六本木商人,又切换到了东北大爷的频道。

这段短则数年、长则十几年的解放军生涯,使他们成为归国后异常特殊的一群人。

1955年3月24日10:05,伴着残雪,满载949名乘客的邮轮“兴安丸”缓缓驶入日本京都府北端的舞鹤港。

这艘取名自大兴安岭的邮轮,已经第十次执行运送在华日侨的任务。

当日13:00,心情忐忑的乘客陆续下船。彼时,日本国内弥漫着一股“恐共”气氛,而“兴安丸”的乘客中不少曾效力中国人民解放军。多数日本人怀疑,这些从红色中国归来的人,还能否称得上是自己的同胞。

中国政府是在1952年11月作出处理在华日侨问题决定的,此后,在解放军各个单位的日本籍战士逐步转业到地方等待回国。接下来五年间,数万名在华日侨乘坐“兴安丸”返回日本。

那些归国的日籍解放军中,既有受降日军和后勤人员,也有在中国定居多年的日本侨民。关于这个群体有多少人,坊间众说纷纭,从一万多到三万多的说法均有。六十多年过去,目前尚在世的,多是年纪小小便参加解放军的日本侨民。

多年后一场活动将他们纳入普通中国人的视野。

2019年9月25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邀请到27名日籍解放军老战士来馆,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颁发活动,与会者中最年轻的,也已86岁。

“政委, 我是日本人”

1955年,砂原惠22岁,是“兴安丸”上一名乘客。

64年后,砂原惠86岁,是前述受嘉奖日籍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一个。

2019年10月26日,在神奈川县藤泽市家中,一见面,砂原惠就兴奋地说,两个礼拜后,在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大礼堂,有一场关于他的漫画发布会。

他身后的橱窗里,陈列着各种各样的徽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还有四十多年前他和昔日解放军战友的合影。

令人意外的是,砂原惠说自己如今还是每三个月要去一趟中国,见老战友、老朋友,游山玩水。长途飞机旅行对耄耋之年的老人来说并不容易,但他坚称,中国对他来说,从来没有第二故乡的说法,中国就是故乡。

历史浪潮席卷而过,留下一群浮萍般的日本帝国遗民和混乱的认同。事实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