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少功 很想特别乡土又特别先锋 | 封面人物

“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大碰撞的时代。当时我们很多同行,学苏俄,学海明威,学卡夫卡,写得很像,但在文章里面,我把他们讽刺为‘移植外国样板戏’,很不以为然。我觉得艺术需要个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需要个性”

发自:长沙

责任编辑:雨僧

“这是中西文化的一个大碰撞的时代。当时我们很多同行,学苏俄,学海明威,学卡夫卡,写得很像,但在文章里面,我把他们讽刺为‘移植外国样板戏’,很不以为然。我觉得艺术需要个性,一个民族的文化也需要个性”

图/本刊记者 大食

韩少功 曾任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协主席、海南省文联主席。1974 年开始发表作品,“寻根文学”代表性作家,曾获鲁迅文学奖、全国短篇优秀小说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杰出作家奖”、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奖项。“韩少功的小说在当代是独步的,它的价值不用等到将来的追认。在两个世纪行将交替之际,韩少功的小说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当代的思想困境,它是前后无援的。”文学评论家吴亮这样评价他

因为国庆长假,从长沙到汨罗的高速公路被封了其中一段,改由国道开去,平日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延长到三个多小时。开车来参加老同学聚会的韩少功不得不留在长沙过夜,第二天他还要接待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采访。他像地下工作者接头一样,把见面地点定在了烈士公园的东门,那是这座他从小生长的城市里,为数不多他依然感到熟悉的地标了。

之前央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找他去北京录制节目,苦推不掉,最后他答应他们,到他隐居的汨罗八景村,录一段他读书的视频。就读《山南水北》,写的就是他在乡下的生活,倒也应景。央视的车子浩浩荡荡地开来,他吃了一惊:四辆大车,下来了三十来人。架起灯光,铺设轨道,泼水以调色度,放烟以造仙境,好容易等到斜阳、风向、狗叫声等等都搞定了,一个穿着对襟大褂的老头儿开始吟诵。读书变成了一场表演,类似行为艺术。毕竟这里是楚地的山水田园,屈原赋辞行吟之地,空气中都弥漫着巫灵与才情,一切想象和营造都是合理的,只是当年没有高清镜头和无人机来山里闹得鸡飞狗跳。

他们忙忙碌碌,十分敬业,拍了整整一天,最后播放出来的镜头也就一分多钟。

相形之下,读书多么简单啊。读书只需要一个人和一本书。但是表现读书,渲染和鼓励读书,变成了一项复杂的群体性劳动。

“新的技术带来了整个文化生态的调整,现在读书成了一个要用非常之声势来动员的事情了。你看各地的有关机构,包括企业,都在办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日,看上去热闹得很,恐怕反而证明了现在读书是很不理想的状况。”

2011年,在乡下

无书可读的时代和文学鼎盛的时代,韩少功统统赶上过:1966年6月停课时,他才读到初一。两年后,韩少功成为汨罗县天井公社的落户知青,在汨罗一待就是十年。当过农民、生产队长、文化馆干事,农活繁重的时候,从早到黑地劳动,每天干完活回到茅屋,连抽七八支烟都缓不过来。80年代到90年代初,文学蒸蒸日上,诗人、作家的社会地位堪比明星,韩少功在海南主编的杂志《海南纪实》,每期发行量一百多万份,不但成了当地的纳税大户,社内员工福利也令人艳羡:吃住不要钱,医疗全报销,水果天天管够,给无房家庭分房,给业务骨干们发电话发摩托——包括进口的本田摩托!

此刻,他刚刚从一个老同学的聚会上离席,说是中学同学,其实都是汨罗附近一两个公社插队落户的知青——他们是广义的校友,劳作的形态取代了班级的形态,成为他们共同的怀旧乡音。在今天聚齐的这三十多个人中,大约有三四个跟他一样,在恢复高考后考上了大学,其余的回城后大多去了工厂,也有一些生财有道,当上了老板或者律师。个别人在乡下有了“小芳”,结婚生子,留在了当地。这些人的人生境遇,起起落落,仿佛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切片标本。

“回城的也未必就混得好,在乡下也未见得就不好,乡村的环境反而逼着他早点出来做生意,有的后来找了别的工作,也算吃上国家粮了,反倒是那些去国企的,一开始很有优越感,挺让人羡慕,但是到了大改制时代,工厂停产,下岗的下岗,失业的失业……”

1968年,下乡前夕

让一个人在小说里写这本小说

韩少功最新的一部长篇小说《修改过程》,写的就是与他同龄的一代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在他们面前,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和各行各业亟待填补的空白。

在一张题词“麓山十二贤”的照片上,能看到韩少功和他们这一代大学生的风貌,他们个个清瘦,但是眼神灼灼。这是他们毕业那年的合影,当时“十二贤”曾在韩少功家聚会,并且相约,五年之后的同月同日,不论天南地北,大家都要到他家再度相聚。

这太像古代侠义小说里的约定了,现代社会罕有重然诺轻生死这回事。五年之后,12个人里面有11个早忘了当年的说笑,只有一个女生从外地风尘仆仆赶来赴约,敲开了韩少功的家门。主人无法掩饰的愕然,继而是抱歉和惭愧,恐怕都无法弥补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心头的失落,那是一种近乎被背叛的感觉。

韩少功把这段经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