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表】格拉苏蒂原产地探寻 时间世界的德国蓝血

1749年,温克曼先生曾对德累斯顿做过激动的评价:“谁没有见过德累斯顿,谁就没有见过美!”

1749年,温克曼先生曾对德累斯顿做过激动的评价:“谁没有见过德累斯顿,谁就没有见过美!”而位于德累斯顿附近的小镇格拉苏蒂既承接了德累斯顿的人文胜景,又保持了 160年的德国制表传统,并且将这项辉煌的技术在两次世界大战、东西德分合等政治动荡中保存下来,成为目前全球两大高级钟表的制造基地之一,这其中又有多少传奇……

德累斯顿这座号称 “德国最美的城市”是德萨克森州的首府,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被夷为平地,然而今天的德累斯顿,却仍然以一种“人间天堂”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梦幻般的巴洛克建筑、宁静优美的易北河、众多博物馆中令人目眩神迷的珍宝和名画……它不像严肃刻板的德国城市,却像浪漫的意大利小城,难怪又有“易北河上的佛罗伦萨”之称。

除了是德国东部的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以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累斯顿也是德国照相机、钟表制造的生产中心,是德国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之一,而且曾经是欧洲消费水平最高的城市。凡此种种,基本能解释曾经的东德城市在今天依旧能成为全球两大高级腕表的制造中心地区之一(另一处是瑞士的侏罗山区)。

抵达德累斯顿的第一天,天空灰暗,行人寥寥,着名的圣母教堂近在咫尺,它曾经毁于战火,在1993年又开始重建。朋友说他几年以前来的时候,它还蒙着红色的面纱,里面正在重修装修。因为德累斯顿地区的萨克森砂岩的含铁量比较高,所以经年累月,以此石材为主的建筑都呈现出奇异的黑色。大王宫、国王剧场、骑士纪念雕像、森伯歌剧院……原本就已经非常宏伟的建筑呈现出肃穆的黑色,这给巴洛克风格的天际线又平添一份哀伤。



格拉苏蒂——钟表奇迹之镇

在德累斯顿的晨曦中出发,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这个伟大的小镇—格拉苏蒂。这个小镇位于厄尔士山脉东面的Müglitz山谷,空气清新,含氧量很高,气温比德累斯顿略低几度。全球的两大钟表重镇都躲在风光奇好的深山之中—高级钟表制作不啻于一种艺术创作,制表工艺是一种既需脑力又需技术的工作。尤其是复杂功能制作部门,制表大师们日常工作时间并不太长,以保证他们精神愉悦,不会出错,同时亦需远离锱铢必较的商业环境,心胸开阔,专心于腕表制造上。令人吃惊的是,在历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和战后德国的特殊历史政治条件,格拉苏蒂仍然屹立在世界顶级腕表出产地的行列中。

格拉苏蒂的名字在德文中的意思是“璀璨金属的宝库”,1506年这座小镇由于开采银矿而得到命名。今天我们在格拉苏蒂的市徽上可以看到代表了矿业的交叉状槌子,以及代表了钟表业的银制日晷。而格拉苏蒂钟表业的兴起正是由于矿业的没落。1831年,由于银矿枯竭,镇上居民的生计无以为继,不得不向政府求助。1842年和1843年,由于高温、干旱,农业颗粒无收,人们频频死于饥荒,萨克森州政府决定征求任何有为的建议。这满足了当地一名工匠F. A. Lange的愿望,他获得了内政部批准的国家赞助,在当时东厄尔士最穷困的地方之一的格拉苏蒂建立起了自己的制表工坊。1845年12月7号,Lange和Gustav Bernhard Gutkaes 收了15个年轻的制帽和采矿工人当学徒,就此迈上了格拉苏蒂制表工业的传奇之路。



自从1668年五位杰出的钟表师历经11年的努力终于说服了统治者,创立了德累斯顿钟表行业协会开始,钟表业就在当地得到了尊重和发展。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师们,比如Gottfried Wagner、Paul Drechsler、Paul Possdorfer……从来都把制表当作艺术,投入了无限的热情和全部的才华。同时他们又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将历代累积的制表知识和技术传承给下一代。Naumann大师传给了Johann Reirdrich Schumann,Schumann传给了Johann Christian Friedrich Gutkaes,而Gutkaes则传给了儿子Gustav Bernhard、Ferdinand Adolph Lange和后来同样成为格拉苏蒂钟表业大师的Moritz Grossmann和Adolf Schneider。后三人与1850年来到格拉苏蒂定居并创业的Julius Assmann一起被称作格拉苏蒂钟表业“ 四君子”。同时,他们之间因为家族的姻亲关系而结合得更为紧密,比如Julius Assmann娶了Lange的女儿。这期间,几乎没有嫉妒、怀疑和恶性竞争,这使得格拉苏蒂地区的精密制表业更上层楼。

1827年,德累斯顿成立了理工学院,一代制表大师Lange即毕业于此。1864年格拉苏蒂四大钟表师创办了“星期天学校”专门培训下一代。到1878年Moritz Groβmann在格拉苏蒂镇成立了德国制表学校,这无疑于德国精密制表业的一个里程碑。就是在这样一种重传承重传统的氛围中,学徒们受到严格近乎苛刻的训练,从中成长起来的杰出钟表师不计其数。

1852年之前,大师Lange欣赏的是销钉式擒纵机构,之后,则是更高级的叉瓦式擒纵机构。1855年,出现了“三分之二夹板”,这是后来格拉苏蒂经典的“四分之三夹板”的雏形。此外还有世界着名的格拉苏蒂棘爪擒纵机构、1863年面世的首款设有计时码表装置的腕表、1874年首只25毫米直径的女表等等,无一不是格拉苏蒂高超非凡的精密制表工艺所创造的奇葩。此外,格拉苏蒂还有其他钟表配件如表壳、表针和表芯的工厂。以生产最精密耐用的钟表为目标,格拉苏蒂的钟表师们精益求精,他们努力改善钟表的误差率,不断创造出让世界惊艳的作品,将格拉苏蒂打造成为瑞士以外的欧洲钟表业重镇,他们生产的座钟、立钟、怀表、腕表以及航海仪器和工业仪表畅销欧洲大陆甚至远及中国。



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制表工业版图未改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当时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格拉苏蒂的制表业来说是巨大的打击,但并非致命。虽然部分公司不得不结业,仍有许多钟表商在短短一年后以工业程序生产的腕表重返表坛。而在1920年,天文台表工场的创立者、钟表大师贺卫格(Alfred Helwig)甚至在改良一般的陀飞轮后,创造出了被行家称为“钟表制造艺术顶峰”的“悬浮式陀飞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格拉苏蒂所有的制表公司必须生产“军用物品”,这也直接导致了在战争末期,格拉苏蒂遭到了盟军的猛烈轰炸,如同德累斯顿城一样险些被毁灭殆尽。战争结束后,格拉苏蒂并入东德,进驻的苏联军队将表厂残存的制表设备几乎全部拆卸运往苏联。制表商们惟有召集工匠和机械技师,从制造机器和工具开始逐步恢复生产。1951年,当时的执政党下令将格拉苏蒂残留的七家独立制表厂,包括A. Lange & Sohne、Felix Estler、Metechnik、Liwos、Feintechnik、Uhren-Rohwerke-Fabrik Glashütte 和 Uhrenfabrik Glashütte合并组成一个国营企业,叫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e (GUB) ,意即“人民表厂”。之后的数十年,格拉苏蒂几乎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人民表厂”每年生产十万只外观朴素功能实用的腕表给东欧集团国家。

1990年东西德统一,这一重大历史转折也让格拉苏蒂重新焕发出生机。VEB 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UB)“人民表厂”改组为Glashütter Uhrenbetrieb GmbH有限公司,合法继承了格拉苏蒂镇原来的所有制表企业,并最终在1994年成功私有化。生于巴伐利亚的高科技医疗器材企业家 Heinz W. Pfeifer成功投资购入了该公司,并出任行政总裁。公司的新目标即是要推出真正原厂制造的产品,他们采用传统工艺手工打造的优质机械表,设计精密实用,迅速在全球高级腕表市场上崛起。1995年,公司生产的腕表便均命名为格拉苏蒂(Glashütte Original)。这个小镇的名字在历经诸多劫难之后,终于再次被铭刻在顶级精密机械表的表身上,以始终如一的高品质和超凡脱俗的独特气质熠熠生辉。

1995年春季推出的Julius Assmann 1包含了万年历和悬浮式陀飞轮的杰出工艺,是格拉苏蒂史上最精密昂贵的腕表之一。其后每年,公司不断革新,推出的众多系列腕表不仅获得各届钟表展的奖项,更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顶级腕表爱好者和收藏者的首肯。2000年,公司与Swatch Group AG集团建立策略性联盟,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钟表博物馆——钟表艺术与文学、音乐、美术的融合

全球两大伟大的钟表博物馆,一是位于日内瓦的百达翡丽博物馆,其中收藏了早期日内瓦本地及周围小镇设计的古董手表、时钟、珠宝,其中以百达翡丽的展品为最。另一处就是位于格拉苏蒂的钟表博物馆。前者主要展示了瑞士的制表历史和制表技术,而后者则展示了“格拉苏蒂”这个德国钟表品牌的形成。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东西德合并等如此动荡的社会环境,而该地区的制表传统竟然未遭致命打击,这简直是个奇迹,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显示了德国这个国家在精密机械制造方面的绵长实力,这与200年没有战争的安全国土瑞士形成鲜明对比。

这次德国之行我亦有幸参加了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的开幕仪式,全球来自24个国家的专业记者专程来到这个小镇,亲眼目睹它从早年的钟表学校变成一个传播钟表文化的博物馆。

目前博物馆开放的部分有两层,面积约1000平方米, 展示了四百多个独一无二的钟表作品。同时,展览采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语言,可以欣赏到各个时期格拉苏蒂镇的怀表、腕表、钟摆座钟等作品,甚至还有用于海事的精密计时器,还有各种擒纵结构,历史证书与专利文献。还有精美绝伦的节拍器,可见钟表在音乐上的应用。

主题展览分成“历史回顾”和“时间之廊”两部分。“历史回顾”展示了格拉苏蒂镇制表发展的编年史,还有那些创造了德国钟表历史的钟表师们。“时间之廊”则是将制表发展历史分为不同阶段,来展现制表技艺的演进。比如,将一台机械座钟完全拆解成零件,让人们体验上百件微小零件的魅力。同时也展示了人类发明的计时器从“钟”到“表”,从“怀表”到“腕表”的演变过程。

格拉苏蒂品牌总裁法兰克·穆勒博士(Dr. Frank Müller)在博物馆开幕典礼时说:“德国格拉苏蒂钟表博物馆扮演的是让人们体验‘时间世界’的角色,因此这里不仅仅专为钟表热爱者,同时也为一般大众、为年轻人而设计展出。也希望这个令人惊喜的博物馆展览可以呈现出制表艺术的精髓与美感,更能够传递制表相关专业知识给我们的下一代。”

如果稍加注意,博物馆门口的两个小雕像总会引起你的怜爱:那两个肉团似的小天使拿着齿轮(钟表机芯的零件),戴着放大镜正在投入地研究,这些有160年辉煌历史的制表技艺将在这些聪明伶俐的小孩手中延续,不管是吞噬一切的战火,还是激烈的社会变革,或者是石英被用于钟表的发明对机械钟表发展的重创,这些都不会影响德国高级钟表业的发展,只要我们还有钟表学校,只要我们还有钟表博物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