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要影响公众,影响制定政策的人”

2012年,毛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读博士时,第一次见到傅高义。

发自:香港

责任编辑:邢人俨

1971年10月2日,由团长清水正夫、副团长松山树子率领的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来到北京,在中山公园与群众欢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二周年。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1月14日《南方周末》)

“他通过把握真实的人,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把握了时代。”

2012年,毛升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历史系读博士时,第一次见到傅高义。

当时《邓小平时代》出版不久,傅高义到学校做演讲,原计划第二天下午走,临时增加了一场活动,和研究东亚的学生、访问学者聊一聊。傅高义与六七个人围坐一张圆桌。时值中日因钓鱼岛问题发生争端,在场的一位日本学者有些激动地发言:日美应该联合起来,应对中国的崛起。傅高义看起来有些不高兴,随即转移了这个话题。

毛升并不清楚傅高义生气的原因,直到六年后,他成为《中国和日本: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注:以下简称《中国和日本》)的译者才感释怀。《中国和日本》是美国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傅高义的新作,他用七年时间完成研究和写作。

傅高义如今89岁高龄,一身灰黑色西装,清瘦但精神矍铄,说话时手里攥着一块格纹小方巾。

2019年11月来香港参加活动,傅高义坐了15个小时的飞机,因为隔壁座有婴儿,一路上基本没合眼。五六天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结束后马不停蹄飞往日本。出于安全考虑,主办方提出取消其中一场讲座,傅高义回答:“Why not? No problem!”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中大社)社长甘琦和傅高义相识多年。《邓小平时代》中文版权经由作家熊景明牵线交给了中大社。

甘琦回忆,出版社每次接待傅高义都轻松省事,他对活动时间表从无异议且准时到场。通常,一个三明治、一小时午休,就能让傅高义满足:“我睡得好,精力又充沛了,我的身体批准我这么干。”

这位工作狂常常遭到妻子的埋怨,但他置之不理。70岁退休后,傅高义开始了《邓小平时代》的写作,一写就是十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树凯曾撰文回忆:“在办公楼里,我经常见到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写作后期,傅高义就不再经常到办公室,而是在家里。”

《中国和日本》编辑叶敏磊通过邮件和傅高义沟通,纠正写作中出现的一些事实错误,他几乎每一封都及时回复,有时五分钟、十分钟就收到回邮。叶敏磊惊讶:“你都以为他不睡觉似的,你只要一封邮件过去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