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亟需对农村自杀问题进行研究和干预

自杀是危及群众健康的显著因素,但是在中国,关于自杀的研究却如此之少。为什么公共政策都会尽可能避开自杀问题?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尤其是自杀比例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开展预防自杀工作?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责任编辑:朱力远

自杀是危及群众健康的显著因素,但是在中国,关于自杀的研究却如此之少。为什么公共政策都会尽可能避开自杀问题?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尤其是自杀比例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开展预防自杀工作?本报记者为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新华社/图)

2019年8月,《科学》杂志(Science)的最新文章再次援引全球疾病负担自杀项目组的最新研究,揭示全球自杀率在地区间的巨大差异。据2019年的最新研究估计,从1990年至2016年,中国的自杀率从很高的位置大幅下降到每10万人10人以下,不过,下降的具体原因不明,且因为人口基数大,还是和印度一起占据了2016年全球自杀死亡人数的近一半。

自杀是危及人民群众健康的显著因素,但可以预防。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预防自杀的报告中曾指出,全球自杀死亡的人数占到了全部暴力致死情况的56%,也就是说远超因人际暴力或武装暴力导致的死亡,在收入相对较高、战争较少、社会治安相对较好的地方,自杀占比更高,可能超过80%。

然而,与大量社会资源关注各类他杀案例相比,对预防自杀的关注却非常少。以至于在今天,中国自杀情况的具体现状、原因及其详细的变化趋势成为一个谜,如何科学、有效地在中国开展自杀预防更无从谈起,目前直接为预防自杀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十分有限且效果存疑。

这一切影响着中国开展预防自杀工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且由于自杀的人际传染效应,如果缺乏适当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导致伤害蔓延。

为什么在中国,关于自杀的研究如此之少?为什么公共政策都尽可能避开自杀问题?如何更好地在中国,尤其是自杀比例相对较高的农村地区开展预防自杀工作?近日,曾在中国农村开展过社会学田野调查,并长期研究中国自杀问题的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杨华,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自杀是社会问题,而非制度或政策问题

南方周末:全球疾病负担项目组的最新研究大致地估计出中国自杀情况大幅下降,但其他更具体的情况说不清楚。根据你的了解,国内关于自杀的调查数据,其范围和质量整体处于怎样的状况?

杨华:目前国内学者难以获得详细的全国性自杀统计数据。即便是官方公布的地方性数据,也不一定能够反映出农民自杀的真实情况。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官方没有统计过农民自杀数据。在我们调查过的农村,通过访谈让农民回忆近四十年的自杀案例,受访人越多,挖掘的案例也会越多,说明农民对自杀案例的记忆并不一定是准确的。而官方掌握的数据主要是卫生系统的数据,且更多的是县、乡医院给自杀农民洗胃的数据。能够进医院洗胃的自杀者说明喝药的剂量不大,而多数自杀者并没有等到送进医院就已身亡。另外采取别的一些自杀方式的人一般都到不了医院。所以,官方掌握到的数据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从2010年左右,乡村公共卫生系统开始统计死者的死亡原因,其中对自杀身亡者要进行统计说明,对相关死亡数据进行每月一上报。这有利于更加精准地统计自杀数据。但该统计也有一定问题,因为有时候乡村医生并不一定知晓死者的真实死亡原因,尤其是在一些农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