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更加真实的聂耳”的长路

“我当时是个小学生,常到纪念碑附近玩耍。那时开始,这个名字里有‘四个耳朵’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这是冈崎雄儿与聂耳最早的缘分,用日本人的话来讲算是一种“羁绊”。他当时不曾想到,自己会追寻着聂耳的足迹走过这样长的一段路。

责任编辑:宋宇

在云南昆明西山太华寺与三清阁之间,有一片缓坡,松柏森森,绿树丛中,长眠着人民音乐家聂耳。 (ICphoto/图)

“我当时是个小学生,常到纪念碑附近玩耍。那时开始,这个名字里有‘四个耳朵’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这是冈崎雄儿与聂耳最早的缘分,用日本人的话来讲算是一种“羁绊”。他当时不曾想到,自己会追寻着聂耳的足迹走过这样长的一段路。

1935年7月10日早上,23岁的音乐家聂耳漫步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的鹄沼海滨。很多游客正在遮阳伞下做下水准备,或由于跨文化的好奇,或被人体吸引,聂耳忍不住注意起别人换衣。他将这件事写进了日记,大约350个字,1985年和2012年两版《聂耳全集》都未见收入。

日本学者冈崎雄儿指出了这个消失的“小插曲”:“一直以来,聂耳被描绘为品行端正严谨、拥有完美人格的青年,但他也有符合这个年龄段青年男子的直率行为。”《聂耳传——不愿做奴隶的人》的作者希望,能通过自己撰写的这本传记呈现“更加真实的聂耳”。

记下那段日记不久,7月17日,聂耳在同一片海滩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青年音乐家的遗体被海流卷走三十多米,次日才被寻获。1935年12月,在日友人资助出版《聂耳纪念集》,他的作品最早被汇编成册。书中,前述日记得以完整保留。

冈崎雄儿的家乡也位于神奈川县海边,骑自行车去聂耳离世的地方只要十几分钟。他从小就知道那里有一座纪念碑。那是当地民众为悼念早逝的聂耳,于1954年将海滩一角围起来建造的。

“我当时是个小学生,常到纪念碑附近玩耍。那时开始,这个名字里有‘四个耳朵’(注:就“聂”字繁体写法“聶”而言)的人在我心中留下了痕迹。”冈崎雄儿回忆。这是他与聂耳最早的缘分,用日本人的话来讲算是一种“羁绊”。他当时不曾想到,自己会追寻着聂耳的足迹走过这样长的一段路。

“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真的很高啊”

写聂耳传记成了一家人的事业。冈崎雄太记得很清楚,父亲每写完一章,就会拿出来读给自己和母亲。他是冈崎雄儿的大儿子,这家人的第三代“亲华派”。

每当这时,冈崎雄太和母亲通常会提出严厉批评:“这段写得好无聊啊!”“这里真是难以理解。”“如果能就共同的话题坦诚讨论,我觉得这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冈崎雄太回忆。

向上追溯,冈崎雄儿的父亲冈崎俊夫是聂耳的同辈人,1930年代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他是著名的中国文学研究者、翻译家,翻译过《老残游记》,也是郁达夫、巴金、丁玲等作家最早的日译者。

“冈崎俊夫在那个年代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文学研究者。”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教授徐静波说。1930年代,冈崎俊夫与竹内好等人组织中国文学研究会,极大推动了中国文学在日本的传播。

因父亲影响,冈崎雄儿从小对中国文学抱有兴趣,立志做文学批评家。但他高中尚未毕业,父亲就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中一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