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伟大的但丁、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你也要对他们的话保持质疑”

12月13日晚,天津、济南、东北,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齐聚北京丽晶酒店,参加南方周末举办的2019“N-TALK文学之夜”。在活动现场,麦家、李洱、陈彦、付秀莹四位作家与现场三百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经验,以及对于文学的思考,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文学之夜。

责任编辑:朱强

主持人蒯乐昊与嘉宾们对谈

1988年,作家韩少功在海南主持了一本杂志《海南纪事》,发行量高达一百多万册,当时的杂志社阔气到给业务骨干提供免费吃住、医疗,发进口摩托,那是文学的黄金年代。

2019年11月17日,“路遥逝世27周年”登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留言:能有这样的热搜和话题,证明了好的文字依旧在改变世界。

12月13日晚,天津、济南、东北,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齐聚北京丽晶酒店,参加南方周末举办的2019“N-TALK文学之夜”。在活动现场,麦家、李洱、陈彦、付秀莹四位作家与现场三百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和经验,以及对于文学的思考,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文学之夜。

麦家:文学和夜晚

麦家:“文学就是夜晚的月光”

文学从哪里来?在麦家看来,文学来自夜晚。1960年代,双目失明的博尔赫斯回忆三岁时第一次读到济慈的《夜莺颂》,他开始把自己当成一个“文学人”。“文学化身为一只夜莺,而不是清晨的山雀,这就是文学的出生问题,因为文学是从夜间来的”,麦家说。在他眼里,很多原初的文学经典都与夜晚有关,比如《荷马史诗》是夜晚写的,《一千零一夜》是在深夜讲给国王的故事,《红楼梦》也是夜晚的作品,因为大观园里的大部分人从来没有离开过大观园这个黑屋子,他们经历的都不是日光下的事情。

“文学到底是什么?今天,我觉得文学就是夜晚,文学就是夜晚的月光。”麦家在演讲中说。万事万物离开月光照样可以生存,而“文学真的有月亮的一些属性,它本身并不发光,而且貌似是没有用的,但我们还真的离不开它,它有一种王国维所说的‘不用之用’‘无用之用’,眼下并没有用,无法现学现用,但放到人生的长河中去,它又可能是有大用场的,有时候甚至能救命”。

如果用大数据和云计算算一下,人们会发现,在白天讲的主要是道理和知识,而大部分的故事都是晚上讲的。麦家表示,“我经常说,一个经常看小说的人是不会自杀的。小说里那么多人活得那么艰难困苦,相比之下你凭什么自杀?如果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