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当上“编外代表”

义乌的街道议政会成立之初,议政会成员被叫做“议政员”,后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改称“议政会代表”。

发自:浙江义乌

责任编辑:钱昊平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19年4月17日下午,巴基斯坦商人阿酷(左一),成为浙江义乌稠城街道议政会的外籍特邀代表。 (受访者供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12月19日《南方周末》)

义乌的街道议政会成立之初,议政会成员被叫做“议政员”,后来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改称“议政会代表”。

议政会代表缺少权威性,导致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决定街道民生实事项目时,议政会可以“票选”项目,而不是“票决”。

议政会实际上没有议政,只是反映诉求、意见。“将此举理解为外国人能在中国参政议政了,就变了味。”义乌市委一位官员表示,实际上这些外籍特邀代表没有政治权利,也不参与决策。

“我那天穿得很随便,早知道就穿西装去了。”2019年12月12日,回想起八个月前那次受聘,阿酷仍然显得很兴奋。来自巴基斯坦的阿酷,在浙江义乌(县级市)经商已有19年,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甚至还会义乌方言。

2019年4月17日下午,阿酷和另一名外籍商人被聘为义乌稠城街道议政会的特邀代表,街道人大工委还为他们举行了聘任仪式。

外国人成了街道议政会的特邀代表,这在浙江还是首次,在中国也不多见。阿酷很高兴自己获得了一个“政治身份”,担心中文表达不清,他又用英文强调了一下:“political member”。

不过,义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傅春明,在接受采访时却反复澄清外籍特邀代表和“参政议政”的关系。

“虽然机构名称叫‘议政会’,但议政会代表尤其是特邀代表并不具有‘议政’的职责,也不拥有人大代表的法定权利。”傅春明解释,他们只能对街道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具有“准人大”性质的街道议政会是个新生事物。设立街道议政会的初衷,是为了破解在街道一级没有人大机构而造成的基层民主建设“断档”难题。

2014年,义乌在各街道成立了议政会,并引起省内多地效仿。浙江之外,推行街道议政会制度的地方也有不少,不过名称并不统一,苏州叫议政代表会,徐州叫街道协商议事会,在遵义,则被称作居民议政会。浙江省内各地的名称也不一样,杭州的叫法就是居民议事会。

在浙江,立法机构已确认这一组织的法律地位。2019年11月,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浙江省街道人大工作条例》,要求各街道人大工委都须组织成立“街道居民议事组织”。

看到条例后,义乌已打算将街道议政会改名为议事会,以减少对“议政”的误会,傅春明表示,“这样也更符合它的职能和性质。”

后续聘任被叫停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