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绿色转型,企业付出的代价大吗

发自:南方周末

201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环保圈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上海等地陆续实施的垃圾分类了。不过,在垃圾分类之初,百威旗下的科罗娜啤酒不幸“躺枪”。因为啤酒瓶和瓶内的“灵魂CP”青柠分属于可回收垃圾和湿垃圾,爱喝科罗娜的网友们不得不面临“喝完啤酒5分钟,抠出青柠半小时”的命运。

怎么抠出青柠?网友的点子层出不穷,甚至发明了利用镊子的“手术级”方案。百威负责科罗娜啤酒的部门则在一晚之内绞尽脑汁,最终想到将经典的1/8青柠切割法,改成了1/16——既保留了清爽口味,更可以完美实现垃圾分类。

“企业的发展和绿色生活新方式是息息相关的。这事情看上去不大,但确实很好地把环保政策和环保教育结合起来。”在2019年12月13日南方周末年度盛典之“Green+绿色创变者大会”上,百威亚太区高级公关总监郭琬苹分析。会上,包括资深环境记者、高校学者、NGO创始人和企业代表在内的嘉宾齐聚,探讨下一个十年,环境新闻的关键词。站在企业角度,百威提出的关键词是“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早在2015年就将清洁饮用水和卫生措施、廉价和清洁能源、可持续城市和社区、气候行动等作为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少企业也早已将其视为己任。在南方周末2019年度盛典上,百威亚太控股有限公司荣获“年度影响力企业”,成为首批绿色合作伙伴。

与水结缘,啤酒生产也能可持续

啤酒中95%都是水,如果没有清洁的水,就没有啤酒。作为“全球最爱水”的啤酒企业,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大规模投入被百威视为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百威亚太执行董事王仁荣拿具体数字举例,在水的使用方面,百威启用创新的Green BTS自动化系统,将在中国的耗水量降到每吨啤酒约为2.7-2.8吨水,为同行的一半,效果大增。

由于生产啤酒高度依赖当地社区的清洁水源,百威也加入到中国环境治理的“河长制”中。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企业河长“的“公职”。从莆田母亲河之一的绶溪开始遍布至全国各地,三十余家工厂的三千多名员工走出厂房,加入到保护水源的河道巡视、清理及植被养护的工作中。百威拥有先进的水质分析、水处理的技术和装备,可以进行河道水质的监控和保护。

与水结缘不只是从自然中索取水,百威也将水资源大量提供给需要水的困难群众,比如在发生洪灾、地震的灾区,百威可以迅速将生产的纯净水送到当地。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不断地向自然索取各种资源,除了水,能源也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百威注重开发可再生能源,如果从百威的酿酒厂的上空俯视,便会发现工厂的屋顶上密布着光伏板,甚为壮观。其中位于福建莆田工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是目前啤酒行业中最大的光伏发电项目。百威承诺到2025年,所购买的电力100%来自可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

预计到2019年底,百威旗下将有9家工厂完成光伏板的安装,太阳能板总面积达到41万平方米,预计年发电量4100万千瓦时,这些电力可以为40亿台iPhone充电,可点亮800座广州塔;而在百威工厂,这些电力被用来酿啤酒。此外,这些可再生能源预计可降低生产过程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3.2万吨,相当于多种了178万棵树。这些数字在未来几年还将持续增加。

百威位于福建莆田的智慧低碳工厂可再生能源项目

不过,追求极致的百威发现,即便已经铺满了,这些可再生能源只能满足用电量的15%到20%,团队正在考虑风能发电、购买绿电等措施。

在绿色包装、绿色物流和海洋净滩等方面,百威也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比如,在韩国市场占有率达到60%的凯狮啤酒已经做到了100%使用可再生的材料、可回收的材料做包装;在巴西、美国等国家,运输采用了电动卡车,在中国也有相关试点计划;百威还组织员工到海边去收集废塑料,和全球知名机构合作制成再生塑料的产品。

在即将开局的“十四五”时期,百威认为,绿色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保护或者污染治理,也包括了绿色的消费、生产、流通、创新。而企业则需要在高效生产与绿色环保之间找到平衡点,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一瓶啤酒担起的社会责任

民以食为天,快消品关系消费者日常饮食生活,企业社会责任更是快消企业需要坚守之处——不单单是给受众提供好的服务,更要靠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向社会去输出价值。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后易冲动,冲动skr祸……”类似的说唱出现在2019年百威旗下品牌哈尔滨啤酒举办的一场拒绝酒驾的公益盛典上。为了更好地影响年轻人,百威在倡导理性饮酒中,引入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潮流元素,比如说唱、街潮、二次元虚拟偶像的文创设计等。

从2008年开始到今年,由百威倡导的“明智饮酒,拒绝酒驾”公益项目已经走到了第12年。

不仅是倡议,百威从产品线上也作出了改变。哈啤推出首款无醇啤酒。采用精准脱醇的特殊工艺,在尽可能减少酒精含量的同时保留了传统啤酒的风味物质和丰富口感,无醇啤酒带给年轻人更多选择。

全新的哈尔滨无醇啤酒,为消费者提供更明智的选择

百威认为,光讲理性饮酒、代驾还不够,实际上道路交通安全也很重要。早在2015年,百威就联合多家企业发起“携手创建更安全道路”国际联盟(TSR)。TSR上海试点项目启动后,百威携手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学术单位等多方持续围绕上海道路交通安全现状展开系列工作,针对上海市城郊多条事故多发道路进行干预和改善,让这些路段的事故总数平均下降50%-70%,伤亡人数平均下降50%以上。

企业变“绿”代价大吗?

王仁荣至今记得,2003年加盟公司之时,公司在中国有两个小厂,一个在宁波,一个在兰州,“那时候公司的名字是英文,后缀是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跟人家解释我是在啤酒公司。”短短十几年内,经过一系列的并购,百威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在亚太区也家喻户晓。

王仁荣坦言,拥有六百年历史的百威早已将可持续发展当成业务的一部分,而非一个简单的策略,“但我们仍然希望可持续发展,再存在100年甚至是更多的年头”。

百威在全球设立了2025可持续发展目标,如果把可持续增长贯穿企业的整个业务链,从酿造到生产、从运输销售到消费饮用,都需要巨大的投入,短期之内不一定会为公司带来营收状况的明显改善。那么,企业变“绿”,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会带来高昂的代价吗?郭琬苹并不认同。她在“Green+绿色创变者大会”圆桌环节提到,与固有认知不同,百威认为环保并不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在有限的能力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好的保证,就是让它有利于业务,有利于消费者,同时也有利于利益相关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百威为此推出了“加速器计划”,邀请企业家和小型公司一起帮忙想对策,在全球范围内遴选想法提案。

世界资源研究所能源项目研究员袁敏评价,百威作为一家世界500强快消企业,在可持续发展上的重要举措可以加强企业对资源的更有效利用,其成功经验将对其他企业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对百威来说,“酿造更美好的世界”,是更健康的、更洁净的、更繁荣的世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