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收养,缘何从热点到冰点?

“大家都很难,没有谁该遭受道德上的谴责。但愿所有事情尽早结束,因为最难的还是这些孤儿。”

责任编辑:朱红军 实习生 王霞

“大家都很难,没有谁该遭受道德上的谴责。但愿所有事情尽早结束,因为最难的还是这些孤儿。”

自从8月22日公布四川地震孤儿接受社会认养的信息后,四川省民政系统俨然成了世界上最忙碌的机构。截至9月12日,20天内,他们已接待了数万人次的来访与电话咨询。这个数字还在与日俱增。
   
开局尽在预料之中。早在5·12地震发生之初,四川省民政系统已经领教过一轮社会各界汹涌的爱心。数以万计的个人和机构以几乎雷同的方式表达认养意愿。5月16日,四川省民政厅不得不通过媒体给公众的热心降温:孤儿的身份尚待确认,收养工作尚未开始。
   
彼时,重灾区北川县民政局坍塌,社会事务股股长李成龙回忆,当时的情形一片混乱,“排在第一位的是救人,而不是把孩子送人。”
   
现在,结局却多少出人意料。近100天后终于重启的社会认养工作,在短暂的喧哗后,陷入冰点,截至本报发稿前,公开报道里成功达成收养协议的仅有两例,可称奇迹,而剩下80多名残疾孤儿则是无人问津,甚至60多名残疾孤儿亲属不堪所累临时取消了收养意愿。
   
从热点到冰点,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为何供收养的孤儿这么少?
8月22日,88名孤儿这一数字公布时,参加新闻发布会的记者都吃了一惊。
   
汶川大地震的惨烈,曾使最初的公开报道里,孤儿的数目一度骇人,从1000名至4000名,说法不一。其后,灾后秩序逐渐恢复,不少孤儿陆续找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