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志愿“以命相托”的武汉司机

他自己开车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把40套防护服送到一位医生手里,但不小心误入了医院的隔离区。在微信语音里,他说,“等这场病毒过后,我们有缘再见。”

他每天到家以后,把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在门口烧掉,家里一直通风,进门时家人在房间里不出门,他找到最近的水源洗三次手,把衣服放在门外。“我现在跟孩子说话最少要隔着两米,还是背对着他们。”

责任编辑:顾策

1月26日拍摄的武汉黄鹤楼和长江大桥(无人机照片)。过去几天,在本地物资匮乏、外界驰援力量未到的状态下,武汉一度陷入困境。 (新华社记者 熊琦/图)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他自己开车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把40套防护服送到一位医生手里,但不小心误入了医院的隔离区。在微信语音里,他说,“等这场病毒过后,我们有缘再见。”

他每天到家以后,把一次性手套和口罩在门口烧掉,家里一直通风,进门时家人在房间里不出门,他找到最近的水源洗三次手,把衣服放在门外。“我现在跟孩子说话最少要隔着两米,还是背对着他们。”

过去几天,在本地物资匮乏、外界驰援力量未到的状态下,武汉一度陷入困境。

一股来自武汉本土的民间自救力量,自发组织成一支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武汉医护人员保驾护航。

1月26日,在政府组织介入后,奔走在街头扶助陌生人的,仍旧是类似的一群武汉人。他们大多是武汉市民,平时互不相识,一夜之间成为朋友,敢以性命相托。

接送医务人员上下班

金艳东生活工作在武汉,就职于一家投资公司。这些天,他组织起了一支二百多人的私家车主志愿者群。

事情的起点,是疫情刚暴发时,他无意中看到朋友圈有一个人说,有100箱口罩想运到武汉,但不知道怎么运进来。恰好朋友圈的另一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