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传兴:摄影就像一个琥珀

“摄影就像一个琥珀,把昆虫凝固起来,可它还是‘活’的,看来好像是停了,但其实它没有停,它还在呼吸,还在走。它有香气,光线打来那种透明、半透明的样子,让你对那种生命的状态充满想象”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周建平

陈传兴 图/刘立宏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1期)

“摄影就像一个琥珀,把昆虫凝固起来,可它还是‘活’的,看来好像是停了,但其实它没有停,它还在呼吸,还在走。它有香气,光线打来那种透明、半透明的样子,让你对那种生命的状态充满想象”

陈传兴

1952年生于台北,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语言学博士,行人文化实验室创办人,2012年获颁法国艺术与文学勋位(军官勋章),退休前是台湾清华大学副教授。长期耕耘美学、哲学、精神分析与影像论述等领域,同时是摄影家、艺术评论学者、作家与电影创作者,曾是文学纪录片系列《他们在岛屿写作》的总监制。

“相机对我来讲就像是子宫,而底片如同母胎,光线进来完成受孕。”

11月初,“萤与日:陈传兴摄影展”在上海龙美术馆开幕。展览由顾铮策划,被称为台湾摄影师陈传兴十年展览计划的第二部个人精神史。

2015年,陈传兴曾以个展《未有烛而后至》将其珍藏40年的照片首次呈现给观众,那是他出国前在台湾家乡本土野生粗放的少年时期的作品。

“现在这个展览‘萤与日’是1976年至1980年我留学法国时拍摄的黑白照片;接下来第三个系列全部都是彩色照片,时间横跨我在台湾时期到1986年;第四阶段是宝丽来,我从1970年代就拍宝丽来,到现在积累了很大的量;最后一个展览以家人为主题,从我小孩出生到二十多岁,时间跨度一直到现在。”

68岁的陈传兴清癯、羸弱,执行十年计划,只因他对生命之旅充满紧迫感。“我已步入晚年,体力、精力都跟不上了,如果时间到了你该上车,车长不会跟你讲换张票去坐下一班,所以趁我现在还清楚,抓紧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展览开幕当天,陈传兴的日程排得很满,先是与策展人对谈,继而是开幕式加导览,活动结束早已过了午餐时间,他满脸倦容、嗓音沙哑。

专访安排在美术馆二楼的VIP会议室,陈传兴拄着拐杖推门进来,我们就着长桌面对面而坐。午后阳光热烈,这位对光影极敏感的“陈少”让助理拉上一半窗帘,又让人递来一块芝士小蛋糕,“来,午饭都没吃,你先吃块蛋糕再采访吧?”这样开场的陈传兴显得随和、亲近,但对于一再强调自己“自闭”的他而言,维持基本的礼貌,更多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教养。

照片里嗅得到空气的流动

在“萤与日”中,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苏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