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利:每个医生积累的所谓经验,都是一个个病人教的

那些缺氧的患者就像一个人往悬崖上走,路一直是平的,向前走的时候他看不到悬崖,医生也看不到。等你反应过来,他一只脚已经掉下去了

这个肺炎的确是颠覆了这么多年看普通肺炎的经验…… 面对一个崭新的疾病,每个医生积累的所谓经验,都是一个个去世的病人教会我们的

责任编辑:蒯乐昊

那些缺氧的患者就像一个人往悬崖上走,路一直是平的,向前走的时候他看不到悬崖,医生也看不到。等你反应过来,他一只脚已经掉下去了

这个肺炎的确是颠覆了这么多年看普通肺炎的经验…… 面对一个崭新的疾病,每个医生积累的所谓经验,都是一个个去世的病人教会我们的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医护人员贴着玻璃给外面的同事看记录的病人情况 (图 / 受访者提供)

因为一些意外,采访被推迟到晚上10点半开始。我问姜利要不要换成第二天,她说就今晚吧,明儿是龙抬头,有志愿者会来给医生理发。这也是她第一次在“二月二”正日子理发,要珍惜这次机会。

2月24日,农历二月二,姜利到达武汉整一个月。她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也是国家卫健委最早调派支援武汉的专家之一。

同姜利的聊天信息量极大,她同时具有临床专家的细致经验和国家级专家的宏观思考。对于过去一个月的危重症抢救,她坦诚告知了她所在的金银潭医院危重症病区的艰难,指出我们目前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仍有不少局限。每一个病人都帮助了人类认识病程发展,有时,这种认识的递进,伴随着惨痛的代价。

救治新冠病人的关键在于“关口前移”。姜利的工作内容之一,是去另外三家医院的普通病区巡查,要在普通病人中甄别、筛选出重点病人,尽早干预和治疗。由于存量太大,这项工作有时比在金银潭重症病房还劳累,但姜利说,这是她特别愿意做的事,因为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命题。

姜利在巡查其他医院的病房  图 / 受访者提供

终于能看清前面是悬崖

南方人物周刊:您到武汉一个月了,对病情的认识有什么样的变化?

姜利:到现在四个星期了,能慢慢明白坚持活下来的病人走的是一条怎样的路。第一批病人的病情都比较重,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走掉了,每天都在发生同样的事情。我们想不能总是这样子,先从工作流程上想办法,把病人管得更细致一些。金银潭的工作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各自分工,要去搞清楚所有的病人非常难。一下来了很急的病人,马上就要抢救了,要插管了,甚至来不及去搞明白他是怎么回事,已经病了多久。

还有一个非常不方便的地方,这是一个传染病院的病房结构,病人、呼吸机和血气机、静脉泵在里面(污染区)。药品、化验报告、病历记录、影像学片子在外面(非污染区)。平常我们工作,随时可以调看资料,在哪都能看,随便进出,这里不行。在里头我要想着刚刚在外面看见电脑上记录了什么。在外面我要想里面的呼吸机我调成什么样了。后来我拿一张纸,在外面记录病人的一些基本信息,再拿一张纸写我在里边干了什么。可是带进去的东西不能带出来,就放在玻璃上让外面的同事拍照传到工作群里。 

最开始的时候,针对气管插管的时机有很大的争议,到底插还是不插?那个关键的节点到底是什么。在临床上判断呼吸衰竭程度的一个简单办法,就看他还能不能完整地说出一句话来,我有一个病人始终可以。他能喝东西,能看手机,每天都要求喝营养液,就是为了早点好起来,早点回家。你能从他身上看到他想活下去的信念。他是一个很壮的中年男人,5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解树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