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津古城 :朝秦暮楚之地

一个号称盛唐的大帝国,曾经不得不依靠鄂西北边陲的上津,依靠金钱河,依靠瘦瘦的木船,解决它的难言之隐。若没有上津,长安人将会饿肚皮……

责任编辑:杨嘉敏

(本文首发于2020年3月12日《南方周末》)

一个号称盛唐的大帝国,曾经不得不依靠鄂西北边陲的上津,依靠金钱河,依靠瘦瘦的木船,解决它的难言之隐。若没有上津,长安人将会饿肚皮……

上津古城因在金钱河两岸遍植柳树,又名柳州城,1993年被湖北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清代城址。 (东方IC/图)

出发时,天还没亮。只十来分钟,汽车就驶出了散布于大山怀中的城区,踏上曲曲折折的山路。借助熹微晨光,我看到山谷里飘荡着轻盈的薄雾,一轮下弦月低浮南天。其情其景,遂想起温庭筠的诗: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眼前的景物,与一千一百多年前温庭筠看到的并无太大差异——只要沿着G70高速继续西北行,要不了两小时,我就将抵达温庭筠走过的那条古道。

不过,前往古道之前,我要先走进一座古城。它和古道一样隐秘、古老。

一粒米来到长安

8世纪,地球上有三座雄伟的城市,即东罗马帝国的君士坦丁堡、阿拉伯帝国的巴格达和唐朝的长安。与君士坦丁堡和巴格达相比,位置最东的长安还要胜出一筹。当欧洲大陆还只有一些零乱的古堡,新大陆还要等上几百年才被航海家“发现”时,长安这座东方古城已是无可争议的全球第一大都市。历史学家汤因比说“:长安是旧大陆文明中心所有城市中最具世界意义的城市,在这方面超过了同时代的君士坦丁堡。”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作为当时世界性大都市,长安一直有它的难言之隐。

贞元年间,年轻的白居易来到长安应试,他带着诗稿去拜访老诗人顾况。

顾况看到白居易三字,脱口而出: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

顾况的话,有开玩笑的成分,却也道出一个事实——那就是长安的难言之隐:包括大米在内的海量物资,必须通过长途运输,从南方送到长安,以维持这座超级城市的运转。

涵盖了长安在内的关中盆地,是中国农耕的发祥地之一。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最早被誉为天府之国。但是,逮至隋唐,关中盆地开发过度,大量森林被砍伐,水土流失严重,人口激增的同时却伴随着粮食产能的下降。

为解决吃饭问题,政府想了许多办法。其中之一是就食洛阳。

所谓就食,按词典解释,就是“出外谋生”。这大概是级别最高的出外谋生队伍了。隋唐时,一旦关中灾荒,皇帝就带着大批臣属,从长安前往洛阳。如594年,关中大旱,隋文帝只得率百官东行。682年,关中大饥,唐高宗令太子留守,他带着官员奔赴洛阳。因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中竟有不少人还没走到洛阳就作了饿殍。

就食洛阳必然兴师动众,就像一个国家在搬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南方的粮食运到长安。为此,隋朝不惜耗费庞大的人力物力,开凿了大运河;唐朝则重修了一条上古即成形的驿道,从而渐渐形成了两条重要的联接南方与关中的“货运大道”。

这两条大道,用唐德宗的话来说,一条称为大路驿,一条称为次路驿。唐德宗明确指出,“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

大路驿,即从长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