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论之后,英国何时迎来敦刻尔克撤退?

“在中文互联网上,英国成了一个被嘲笑的桥头堡,上面飘扬着‘群体免疫’的大旗,城头的王子和首相先后中了流弹倒下。从戏剧效果来说,确实精彩。但是伦敦依旧静悄悄,没人暴动,人们守秩序地在超市门口彼此隔开两米排起长队。”

责任编辑:杨嘉敏

(本系列均为南方周末、南方人物周刊原创,限时免费阅读中)

2020年3月下旬,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地铁贝克街站,乘客寥寥可数。 (匿名受访者供图/图)

“在中文互联网上,英国成了一个被嘲笑的桥头堡,上面飘扬着‘群体免疫’的大旗,城头的王子和首相先后中了流弹倒下。从戏剧效果来说,确实精彩。但是伦敦依旧静悄悄,没人暴动,人们守秩序地在超市门口彼此隔开两米排起长队。”因疫情滞留伦敦的留学生家长老张(化名)在日记中写到。

“城头中流弹”的又多了一人。4月4日的爆炸性新闻——这段时间,哪天没有几条爆炸性新闻——英国准第一夫人、身怀六甲的凯莉·西蒙兹疑似感染新冠,已卧床几天,但仍未能得到测试。先前鲍里斯·约翰逊被批评“优先测试”,大概是为了避嫌,首相的密切接触者、未婚妻凯莉·西蒙兹竟然迟迟得不到检测。而之后的爆炸性新闻是,持续发烧10天之后,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终于入院了,并随后被送进ICU。

超市网购排到2万多号

24只鸡腿,平时一顿吃两只,现在一顿吃一只,可以吃24天;鸡蛋30只,一天一只,可以吃一个月;还有些牛肉、猪肉,切好分装冷冻,也按天分配……

“这么算下来,可以接近一个月不用出门采购,希望能躲过爆发期。”生活在英格兰中部的华人Sarah(化名)对食物消耗有精确计划。为了减少接触,她决定“三不”:不去超市、不网购、不叫外卖。

2020年3月12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提及“群体免疫”后,各地超市都发生了抢购潮。约克郡的ICU护士道恩·比尔伯勒在医院值班48小时后去超市采购,面对空空如也的食物货架大受打击,含泪录了一段视频发布在社交媒体,“像我这样照顾你们的护士却买不到吃的”,引起超过1500人转发。超市开始进行限购,并规定早上开门第一个小时仅限老人和NHS(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医护人员采购。超市同时实施限流,出一个才能进一个,大约要排队1小时才能进入。

网购也一点不容易。访问超市Ocado的主页,迎接你的是一个排号页面,有中国留学生凌晨5点起床排队,6小时后仍排在两万名开外,估计还要再排8小时才能下单。“简直就像春运抢火车票一样!”生活在伦敦的华人设计师Olive感叹。她在3月23日注册Ocado,收到邮件通知说新用户不能送货了。而Tesco的预约送货时间段直到4月底都已约满。

访问超市Ocado的主页,迎接你的是一个排号页面 。 (Olive供图/图)

除了大米和方便面以外,Olive家里只有够吃一周的新鲜食物,不过她不是太担心。她试着打电话给家附近的肉店和果蔬店,惊喜地发现居然能免费送货上门,她便预订了每两周送一箱。肉店的价格比超市要贵差不多一倍,但品质比较好。果蔬店是一个家庭在经营,Olive说,希望通过实际消费,支持这些社区小店活下去。

“群体免疫”论之前,英国还在梦中

Olive整理了从1月24日到3月中的英国主流媒体头条后发现,新冠疫情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媒体都给予醒目版面报道,NHS及时给出卫生和就诊指引,专家跟国际同行保持密切交流,帝国理工大学流行病专家尼尔·弗格森团队早在1月就通过数据建模预测了武汉感染人数……但华人以外的社会一直置若罔闻——放眼世界,反应迟钝的又岂止是英国。

1月23日武汉封城,敏感的Sarah当即在eBay下单,以人民币约90元的价格买到200个口罩。次日,多家主流媒体以头版报道,英国启动对有中国旅行史及疑似症状的病例进行测试和隔离,但并未引起社会关注。

1月31日23点,英国正式脱欧。巧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