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龙:提炼深圳模式,讲好可持续发展故事

本期主持人: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丁

【编者按】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高质量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为系统关注、研究、推进和传播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持续发展,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及旗下南方日报、南方周末、“南方+”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共进计划”,通过系列报道、调研和论坛等形式展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无限可能。

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无论是对于粤港澳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对于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都具有特殊意义。

尤其是,2018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这意味着,深圳市要做中国在践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标杆,探索中国方案,代表着中国水平。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深圳市唯一专门服务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研究平台。近期,其执行院长张亚龙接受了南方周末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的独家专访,介绍了深圳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自我定位、2020年的特殊意义和重点工作,并探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期嘉宾: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亚龙。

使命:提炼深圳模式,讲好中国故事

南方周末: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成立的?研究院的使命和重点工作是什么?

张亚龙:几年前,深圳市向科技部提出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申请的时候,科技部要求,作为申报城市,必须要有稳定的研究机构作为配套,因此,在这个背景之下,我们成立了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研究院的定位和使命就是:配合深圳市政府相关部门,推动深圳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研究院在深圳是比较权威、比较有创新性的研究平台,也是唯一专门服务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研究平台。

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梳理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案例。过去一年,研究院在案例的梳理、调研、考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形成了上百个案例。

通过案例,把深圳市的方法论、科技创新能力,都呈现出来,这也代表了深圳市可持续发展的独特模式。

案例的作用很重要,因为一提到可持续发展,人们总是感觉领域很宽泛,究竟到底要怎样做,还是需要通过案例来呈现。

比如,我们现在的超大型城市,都面临大城市病,都需要一个解决方案。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17个目标相对应的各种问题,例如交通的问题、安全的问题、产业的布局、人口的居住舒适度、性别平等,都是超大型城市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深圳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性恰在于此,深圳来探索路径,做试验,给大城市病提供解决方案。

但是在如何解决这方面,我们强调“科技创新”,因为深圳本身就是创新之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另一个重点工作是成果转换。

在深圳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提炼深圳模式、讲好深圳故事”。

我们要把深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做成可复制性。在国内,要把深圳市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创新点,拿到其他超大型城市,例如重庆、成都、上海、广州等地,尽快进行复制;在国际上,要把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深圳的成就,向联合国、向其他国家进行经验输出,讲好中国故事。

下沉:将可持续发展落实到区、街道

南方周末: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这个时点,对于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们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对于联合国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都有着怎样的特殊意义?

张亚龙:2018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深圳的定位是“科技、创新”,用“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最需要抓的两个点就是“创新”、“超大型城市”。

在这个大的定位之下,深圳做了2017到2030年的详细规划,规划之下还做了2017年到2020年工作方案。

因此,深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是有详细规划,有纲领性文件的。

总体来说,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是“4个工程”、“2个体系”的结构。

4个工程包括: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保护、健康深圳、社会治理现代化;2个体系指的是:人才体系、服务保障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工作上,深圳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并非空谈,狠抓落实,每个需要落实的地方都有对应的服务支撑。

也就是说,每个板块都有项目清单,每一年对某个类别的项目,从投资、建设、监管都形成了服务能力,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是按照时间表稳步推进的,并不仅仅是空喊口号。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也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启动的第5年。

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总时间周期是15年,而到了第5年,是个很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点,需要做更多的总结,需要回顾在这5年之中,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做出了哪些成绩?实际上是做总结的时候。

未来,深圳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工作:

第一,深圳要把已有成果输送出去,与广州、上海等匹配度很高的城市做沟通。

第二,在向国际输出方面,深圳市要与世界其他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建立合作机制,与他们之间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成果的交流平台。

第三,2020年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要下沉到区、街道。根据每个区、街道的产业布局、特点,给他们量身定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方案。每个区都给予不同的定位。以龙岗区的坂田街道为例,这里有华为的总部,人口规模不到80万,面积不到30平方公里,人均GDP非常高,那么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做?医疗卫生教育怎样配套?再比如罗湖区,就更加偏重城市更新的问题。

也就是说,等到2020年底的时候,再看深圳的可持续发展,已经不再是城市的范畴了,而是下沉到了区和街道,这应该是比国内其他城市更加领先。

当然,相比于全球其他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的排名是靠后的,我们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深圳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距离,找到落点。可持续的本质是强调改变,所以深圳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大有可为。

融合:企业应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城市发展大格局

南方周末:站在企业的角度,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会带来哪些影响?深圳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对于企业做了哪些特殊的政策和要求?

张亚龙:深圳的创新活力,主要来自于企业。

企业更应该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思考问题,金融也应该向可持续金融转型。

首先,我们承认企业在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重要性;第二,我们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身处各种行业和各种业态中,深圳的某些企业有超过40年的历史,有的是刚成立的创新型企业,有些是世界级龙头,有些是手工作坊式的。

对于历史悠久的大型企业,最主要的事情是补课,不补不行。比如企业的社会责任呈现度不高,在资本市场相关工作做的不足,需要补起来。

对于创新型企业,比如独角兽类型企业,在企业发展初期,就要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和理念,来设计企业发展战略。

这一点国外的企业比我们做的好,比如,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启动的时候,同期,德国美国日本的跨国公司,已经把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下的发展战略”。

我个人希望,企业家、企业的文化、企业战略,都应该认真与可持续发展议程做融合。

另外,如何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统一到一起?现在还是两张皮,还不够成熟,各说各话。

我认为,企业在做可持续发展工作时候,应该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畴,这样也可以更容易衡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工作绩效。比如,我们在评价华为和腾讯的时候,很难说谁的可持续发展做的更好。但如果纳入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就更加容易比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