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育女 | 我吃了“公民同招”的螃蟹

于我而言,中签进民办,真的算不上是惊喜,因为选择总是得失交换,往往有些好处看得见,有些代价却看不到。既然命运有此安排,不妨顺着这条路积极走下去。

责任编辑:温翠玲

5月18日,一小学的学生们正在上课。 (新华社记者 刘颖/图)

近日,上海“公民同招”结果出炉,作为幼升小的家长,我“有幸”参与其中,通过摇号,孩子被一所民办小学录取,心中感慨万千。

2020年3月,上海市教委公布招生入学实施意见,“公民同招”全面拉开大幕。这次上海做得算是比较彻底的:没有公办保底,没有提前面试,没有私下约定的招生,一切上网、摇号录取、全程公开。摇号当天下午我就收到“已被电脑随机录取”的信息,随后在下班的路上接到学校打来的电话,通知第二天去学校验证。第二天上午,我去到学校教导处,5分钟交了当初报名的验证表。至此,录取基本结束,整个过程环环相扣,紧凑得不可思议。这可能就是“上海速度”吧,如此的无缝对接,你甚至想不到要去质疑什么,因为根本没有做手脚的时间和空间。

入读民办尘埃落定后,不少朋友发来“贺电”。其实,我压根儿说不清中签的好与不好。只是因为民办名额稀缺,好似撞大运,大家想当然觉得中签是好事。其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