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让我们真正窥见王羲之的书法面貌

“能够让逝世已经三百年之久的王羲之复活,书写《圣教序》,绝非轻易为之的文化行为,而是一场有意识的艺术创作。主持这场创作的僧侣怀仁本身肯定是书法高手,他不是呆板地拼贴,而是通过字形的选择与微调,做到了尽量模仿王羲之的自然书风的程度。”

责任编辑:邢人俨

《集王圣教序》拓本局部 (资料图/图)

近两个月的封城期间,汉学家毕罗(Pietro De Laurentis)住在意大利乡下的房子里,每天除了写论文、看即将出版的新书的校样,还会练习两三个小时的书法。

他的家在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大区(Puglia)布林迪西省(Brindisi),如果将意大利的国土形状比作靴子,普利亚大区就是靴子的后跟。疫情期间,每周他要去镇上购物一次,偶尔会顺便去朋友家“串门”。

如果不看长相,第一次与毕罗交谈的人,根本发现不了他是外国人。2020年5月,意大利逐步解封,毕罗以中文完成的新著《尊右军以翼圣教》也在中国出版。

作为研究中国书法的汉学家,毕罗一年里很多时间都在中国度过。2019年春天,当他再度启程赴中国时,母亲问他这次去做什么。他回答:“意大利有达·芬奇,比他再早一千多年,中国也有一位‘达·芬奇’,他叫王羲之,他的书法让人叹为观止,值得全世界关注并投入研究。”

《尊右军以翼圣教》一书研究的《集王圣教序》,源自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后由怀仁从王羲之行书中集字,刻制成碑于唐咸亨三年(672年),碑文30行,每行有83至88字不等。《集王圣教序》将玄奘、唐太宗、王羲之这三位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联系在一起。除了考察立碑的历史背景,毕罗还逐字分析了《集王圣教序》中的书法风格与制作。

爱上书法时,毕罗还是20岁出头的小伙子。1999年底,正在读大学的毕罗认识了一位当时生活在意大利的中国书法老师,“他叫王承雄,直到现在,他还在指导我学习毛笔字”。

到中国留学后,有意大利同学看不惯毕罗用毛笔写字,“他们大概认为,我的水平不够,好像在‘冒犯’一种悠久的文化传统”。毕罗却认为:“这是我喜欢的东西,干嘛不去靠近它?”

真正靠近书法,得益于他前后两次在杭州的留学生活。在中国美院读书时,毕罗居住在杭州中山中路附近。通过“乱走”,他逛遍了杭州的大街小巷。 

2001年春,毕罗在杭州解放路公交车站的玻璃橱窗里,看到其中展示的孙过庭的《书谱》长卷图片。“我之前只知道《书谱》是一页一页的字帖,看到长卷(真迹长为900.8公分),觉得很震撼。”这次偶遇开启了此后十几年他与《书谱》的缘分,《书谱》也成为他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

毕罗认为自己与其他汉学家最大的不同,是他一直坚持练习书法。1998年至今,他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