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很多,合适的太少

“现在电视剧的主流观影群体,是偏低龄的年轻女性,所以奶油小生、偏阴柔的男生比较容易火,而偏硬朗的男演员很难火。但是硬朗型的一旦火了,基本上就很难下来,偏阴柔的男性,很容易爆红,也很容易过气。”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为了给电视剧《少年派》寻找“少年”演员,冯雷团队去中戏、北电蹲守上万名艺考生。图为2019年2月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影视表演系复试现场。 (IC photo/图)

“选角导演”(castingdirector)是“舶来品”。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电影的生产线里并没有这样一个工种。早期电影剧组可以说是“草台班子”,每个人都身兼数职,选角工作一般由导演、副导演兼任,或者由他们的亲朋好友推荐完成,缺少规范化操作。

2014年,中国电影经历了持续两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全国电影总票房接近300亿元,票房过亿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了一半以上,整个行业欣欣向荣,拍片量、制作规模都在不断膨胀。上百家选角工作室应运而生,专职挑选演员。它们有自己的一套选角系统,并且资源共享,试图将好莱坞电影工业标准搬到中国来。从那时起,中国有了“选角导演”。

选角导演是最早介入一部电影的主创之一。有时剧本还没完成,只有一个概念或者框架,选角导演就要熟悉故事,了解导演的意向演员,同步了解备选演员的档期,并海选新人。演员选得好不好,有时事关一部电影的生死,有的电影项目因为找不着合适的演员而流产,有的电影又因为“非他莫属”,为了等一个演员的档期迟迟无法开机。一招一式间,考验的都是选角导演的功力。

“我觉得是中国电影整个体系的提升才有了选角导演,包括选角导演在内的很多部门都越来越专业,不像以前那么将就。”选角导演王一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王一所在的选角工作室叫CDhome,是目前中国的“头部”选角工作室之一,“CD”就是“选角导演”的英文缩写。

作为80后,王一觉得自己赶上了中国电影的好时代:“大家现在都开始追求极致、寻找真实,比如拍电影找一台车,那台车是什么年代的,车的轮胎花纹应该是什么样的,都是以考究的态度来做,这是现在国产电影的魅力。现在我们的电影市场打开了,国外的很多优秀影片引进来了,观众自然对国产电影的要求越来越高。”

“帮导演找到意料之外的主演”

王一从2011年开始做选角工作,那时候他的职位叫“演员副导演”或者“演员统筹”。2014年,随着选角工作室CDhome的成立,他的名片上才正经印上了“选角导演”的头衔。

对王一来说,当选角导演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是能帮导演找到意料之外的主演。“有很多次,导演觉得我们推荐的某个演员不是很合适,但是见了之后,觉得他就是那个角色。”

2017年,王一为李玉执导的犯罪喜剧片《阳光不是劫匪》推荐主演,就是一次“意外”。《阳光不是劫匪》讲述了四个奇异青年组成“劫匪”团体,勇闯黑帮夺老虎的传奇冒险故事,这部影片目前还未上映。

最初,影片想围绕男女主角的故事展开,女主角很早就定了小宋佳,但男主角的人选,李玉见了很多人,都觉得不合适。眼看就要开机了,大家开会决定,索性把男主角也换成女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