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郝看】假局之中,存在之外:黑色新经典《缺席的人》

责任编辑:朱又可

(IC photo/图)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搞不清。”阿尔贝·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的第一句被我列入十个经典开端句式。

这个开篇惊世骇俗,看起来是一种漠然,其实浸透着寒气。这并不是看破红尘的超脱和人情世事的通透,而是面对这个荒诞世界的无力感和绝望。这个句子充满黑色的阴郁,勾画出一个对一切都不当回事,对善良、人性、亲情啥啥的都不抱任何希望的主人公。这种无动于衷也许是由于对一切都看不懂,对一切事物都无能为力而导致的。

最能让我感受到《局外人》的主人公莫尔索那种疏离、游走、灵魂出窍的异己状态的是一个电影人物,科恩兄弟的电影《缺席的人》中的理发师埃德。

《缺席的人》(The Man Who Wasn’t There,2001)有许多中文译名《绿帽离奇勒索案》《找错凶手杀错人》《不在场的男人》,还有一个我觉得有些贴切的译名是《心不在焉的理发师》。这些译名都是想传达出影片的那种人与存在的隔膜意味。黑色电影与存在主义作家冥冥中就是有着某种心心相印。根据凯恩的《邮差总按两次铃》改编的电影是黑色经典之一,加缪自己曾经表示,他在读完这部小说之后受到启发,写下了《局外人》。

与《局外人》的结构近似,《缺席的人》也是围绕杀人和受审判而构成。男主角埃德也糊里糊涂地杀了一个人,围绕他的这次杀人,和一个他没有杀的人,发生了一连串匪夷所思的荒诞事。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