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因多次偷外卖被刑拘:贫穷不是挡箭牌,社会也不是

7月20日下午,警方发出最新通报表示:李某某2018年毕业于湖南衡阳某大学,于当年来南京工作,有固定收入。李某某父母和其大姐在老家务农,二姐和三姐则分别在北京和海南工作。这样一来,“饥饿论”的大梁被抽走了,偷外卖保命的“正当避险性”也就不攻自破——让一个偷外卖成瘾的人与法律责任脱钩,甚至进行某种道义升华,却无视外卖小哥会因此受罚、订外卖的人会因此挨饿等更多无辜者的困窘,这很无厘头。

责任编辑:陈斌

货架上的外卖。 (新华社记者 丁汀/图)

在南京,“大学生因多次偷外卖被刑拘”事件引发激辩,然而事件很快被反转。口水退却后,一批鼓吹“饥饿论”的文字原地暴晒,尴尬无比。

最初消息称:被“抓”当天,这名大学生已经偷了两份外卖,包括一份鸭血粉丝汤——而这并非生活必需品。两个月间,到底偷了多少外卖,他已经记不清了。警方则在视频节目中表述,在兄弟姐妹四个当中,他读书比较好,为了他读本科和考研,其他兄弟姐妹都辍学了。

一些自媒体文章定了这样的调子:这么偷外卖是被逼无奈,所以他是无罪的,有罪的是社会。

这句听上去特别熟悉的话源于一个著名“案例”:上世纪美国大萧条时期,纽约一个法庭审理了一起老妇人偷面包案件。她偷面包是为了喂养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他们已经几天没吃东西了。从这个案例引申出来的一句警语是: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

事实上,一些自媒体文章习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