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高论(10.15-10.22)

医改草案,并未触及到公民医卫公平这个核心命题,如果刻意绕开,便无法使医改起到“动其筋骨”的作用。

责任编辑:史哲

No.1医卫投入与公平应两翼并举
《成都晚报》,10月15,作者:周明华

(原文摘编)医改草案,并未触及到公民医卫公平这个核心命题,如果刻意绕开,便无法使医改起到“动其筋骨”的作用。

当前,我国要“实现人人享受平等就医”的环境欠佳。我国逾五成的居民无钱就医,有近五成农民病死家中,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在我国财政收入去年达4万亿的情形下,我国在世卫组织进行的成员国医卫公平性的排序中却居世界倒数第四;干群医卫资源不公现象渐次突出,中科院去年披露称,在我国财政投入的医疗费中,80%是为850万以党政干部为主的群体服务。

就连这2%的医疗资源,都还有80%的部分在诡异逆行。我们容易想象得出,那些处于社会低层的公民,他们所面临的就医之难的揪心程度。于此语境下,正在倾听民意的医改导航者们,在筛选与整合建议过程中应力避精英思维,尽快引进草根阶层的话语权,制衡和监督医改拟制者以公共权力“自肥”的行为,重新实现医卫资源的公平设置。

为此笔者建议,在新医改中应添置这样的内容:如何举公众合力,摧枯拉朽式地切除这个“特权意识”所滋生的“医卫不公怪瘤”?怎样加大财政投入和公平分配医卫资源的步伐,从而实现两翼并举的目的。原因无他,因为每一个生命都该得到敬畏与呵护,生命的天然价值没有地位级别之分。

【推荐理由】只有认识到问题,所谓的医改才有目标。本文相比于&l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