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测伴侣关系质量?

一项对伴侣关系的大型研究表明,伴侣的个人特征并不总是能够预测伴侣之间关系的质量。选择是一时的,相处则是长期的,跟外人看起来普遍觉得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更幸福。

(本文首发于2020年8月2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力远

对于预测伴侣关系质量而言,最稳定的个人特征预测因子是生活满意度、消极情绪、抑郁、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 (视觉中国/图)

从古代的“门当户对”,到今天一些人的“有房有车”,婚姻经常被放置在可量化的物质化标准中去衡量;从“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到“高富帅”“白富美”,对理想爱情的评价总是会衍生出一些简单的原则。虽然实际上影响浪漫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但人们往往会更多地受到父母和朋友的爱情、择偶经验的影响,而突出强调其中某些部分,透过这些古老的和身边的过往经验,尽力指引自己的伴侣关系选择,以确定自己找到的是那个对的人,会有一个幸福的未来。

对大部分人来说,伴侣关系的总体质量就是将来验证选择对错的依据以及追求关系提高的目标。然而,最近一项对浪漫关系的大型研究表明,伴侣的个人特征其实不太能预测自己与伴侣之间关系的质量。

“你建立的关系比你选择的人更重要。”这项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心理学家萨曼莎·乔尔(Samantha Joel)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我觉得这项研究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关系质量完全取决于关系动态本身。”

更优秀不一定更幸福

这与大部分人的日常经验存在一定出入。在实际生活中选择伴侣时,不少人已经习惯于用“年龄”“学历”“收入”“社会地位”等个人特征的指标去研判一个人是不是足够优秀成为自己的伴侣。而最新研究的发现却意味着,这些个人特征指标在预测未来伴侣关系质量上可能并不可靠。

跟外人看起来普遍觉得更优秀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更幸福。这项关系研究致力于探究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多大程度上,人们的关系质量是可以预测的,再者是,究竟哪些指标能稳定地预测关系质量。

为此,研究者们广泛地收集了关于伴侣关系长期研究的数据集。这些数据来源不同,但都包含了伴侣双方的信息,在长期研究中,至少包含了两次的数据收集,且每次收集都有伴侣关系满意度的数据。这些遴选条件使研究者也可以探索伴侣们关系的变化。这一研究2020年8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最终共有43个长期伴侣研究的数据集入选,包含了1.1万多对伴侣的样本,收集了关于伴侣的2400多种指标。这些测量的指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描述个人特征的,这是平时人们比较直观地会考虑到的,比如一个人的年龄、收入、健康等等;另一类是描述关系的,问的是伴侣们在现在关系中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