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格非先生与《汉语大字典》

责任编辑:刘小磊

 

 

《汉语大字典》自1986年至1990年次第梓行,全书八卷出齐,至今正好30周年。抚书追人,不禁无比缅怀《汉语大字典》常务副主编、简编本主编,我的老师李格非先生。

先师李格非先生(1916—2003),名讳同于李清照之父,《汉语大词典》编委、厦门大学教授黄典诚先生曾赋诗为赠:“姓名恰似易安爹,洛邑芳园记不赊。江汉滔滔流未尽,如椽彩笔在君家。”先生生前是武汉大学教授,中文系著名的“五老八中”之一。他受业于著名经小学家刘博平(赜)、黄耀先(焯)先生,博、耀二老又亲炙国学大师黄季刚(侃)先生,正所谓名师高弟,一脉深传。他学识渊博,德高望隆,大家都尊称他“我们的格老”。

我国从《说文解字》到《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历代有编纂字书的传统。与时俱进,而迈越前修,是一代代学人不懈的追求。但到了上世纪下半页,我们经历“浩劫”,也有十亿人民共用一本《新华字典》的惨痛记忆。当是时,日本友人出版了《大汉和辞典》,台湾学者也编纂了《中文大辞典》,都是煌煌巨制。联合国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地位,却因为我们没有出版适用的中大型工具书,只能继续使用台湾编写的汉语辞典。

1975年5月23日至6月17日,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中外语文词典编写出版规划座谈会”,格老出席了会议。会期很长,气氛也非常压抑。160部词典规划艰难推进,最后剩下两块硬骨头——《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那是长夜里即将晨光熹微,也是黎明前最为黑暗的时候,与会者面面相觑,不知计将安出。湖北省出版局于溪局长敏锐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