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我们最好默默无闻

这是一个怪圈,一方面任何创作者都希望传播,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更多人看到,希望阅读数十万加、百万加,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读者,永远意味着更多的审视、更多元复杂的观点碰撞。这种给更多人带来痛感的观念撕裂,并不起之于疫情,却随着疫情以及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社会变局,被放至最大,思考迅速被情绪取代。有时候人们甚至来不及真正读完并理解那些观点,就已经选择了拥护或愤怒:你站在这里,我站在那里,所以你我就是敌人。或者他们站在这里,那我也要站在这里……这似乎是比疫情更让人担忧的文化处境。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5期)

(相关文章:《刘小东:直到目前,纽约疫情我全程在场 | 封面人物》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2020年第24期)

刘小东的稿件在微信上刊发之后,我和小东老师隔着重洋,数文章底下的阅读数。破万了,破三万了,破六万了……每过一个节点都奔走以告。以前我从没这么在意过阅读数量,这次也被小东老师带着关注起文章下面那个随时变化着的数值来。

疫情期间,刘小东在纽约新开了Instagram,他每天在上面发自己画的小水彩,也会细数下面的留言点赞数。网友可不管LIUXIAODONG有没有名气,图好,点赞数才高;图不好,“他们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