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昂 疫情之下,诗人何为 | 2020青年力量

疫情期间,她组建超过670人的志愿者团队,完成大量病人信息收集,帮助许多感染家庭提交入院申请,并帮助许多感染者成功办理入院接受治疗。团队还发动志愿者采购、捐献了大量疫区所需物资。除了高效完成志愿服务,她还组织了许多诗人、作家、艺人,以文艺的方式抚慰人心

没时间伤春悲秋,2020年2月6日,诗人巫昂和宿写作中心(巫昂创办的提供阅读写作指导的中心)的同学们建了一个有11个人的志愿者群,帮助还没入院的新冠病人家庭整理信息,并提交到收治平台等候排队。“会写东西”发挥出朴实的用途,许多年纪偏大的家庭成员不太懂得操作微信等应用,有的即使能勉强应付,在完善、梳理家里病人感染情况时,又有新的困难。

需求迅速增加,家属群一对一服务的志愿者,除了负责收集、确认病人信息,还要鼓舞他们的信心,帮他们寻找其他途径以得到救治,或是陪他们聊天,舒缓焦虑的情绪,有时还得帮他们解决一些琐碎的需求。比如有在武汉外地的家属,想要找个能陪她患病的父亲去医院打针的本地志愿者;有些家庭不知道在哪儿买制氧机;有些家庭想知道家里的糖尿病人吃什么药好……志愿者有求必应,夜以继日帮求助者寻找在线就医平台,对接合适的医生等等。

随之增长的还有加入志愿者群的人数。巫昂像个干练的CEO,每天早上洗完脸,就开始组织架构、火线培训骨干成员,她将逐渐扩大的志愿者群分成了三个群:核心志愿者群、外围志愿者群和填表提交群,像流水线一样高效运作。

她自称那段日子比村长还忙,一改文人的温吞,时刻挂心的是如何提高处理效率,“凡事不是数字取胜的,而是效率取胜。”几天后,她把“CEO”的位子让给团队里一位有成熟团队管理经验、做事雷厉风行的成员,自己则每天在家静音办公,尽量专心于详细记录志愿者日志、做一些与别的志愿者团队对接资源的协调和拓展工作,以及抽时间像“门房行政大妈”一样巡查各个家属微信群。

如果要说巫昂的志愿者团队有什么与众不同,最大的特点可能在于这个团队散发着浓厚的文艺气息,团里不乏作家、文学编辑、歌手、摄影师,没多久他们还成立了文工团,邀请黄晓明、姚晨、叶蓓、史航、柏邦妮等作家、演员、艺人与志愿者聊天、读书、唱歌,鼓励并慰问志愿者。

图/视觉中国

3月5日,巫昂花了四个小时,在为前线物资默默奉献的捐助者群里逐位公布了那些平时在志愿者团队里辛勤工作的歌手和作家的名字。事后有志愿者回忆,当时“尖叫和哭泣声爆棚”,“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偶像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和他们一起搭档着充当信息员、联络员、客服、采购员、与患者家属一对一沟通的志愿者。”

患难之中,每个人都默默无闻地做着平凡的志愿者工作,头像旁的ID也许陌生,但心知屏幕背后有一致的努力——没有寒暄的文字对话数据超过4个G,完成了1200多例病患对接以及对武汉市所有医院的许多物资救援。

疫情被遏制后,巫昂呼吁全民都可以成为普通志愿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粉丝资源、组织能力的朋友可以自己组队,选择一个方向去切入。”她诚恳地以身作则,认为宿志愿者团队不过说明,一个以写作中心为底子的团队,都能起到作用,何况是那些专业性更强的班子呢?“我这样巨细无遗地记录我们每天的进展,在百忙之中写日志,也无非希望大家能够有一些借鉴作用。非典结束后,我们绝对没想到会有新冠肺炎,肺炎结束之后呢?总之,有备无患,也许今天我们当中的一个普通、蚂蚁工种的志愿者,到时候会成为leader,所有这些经验都不会白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