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妹妹罗霈颖④| 英文文法一匹白马

责任编辑:朱又可

一、以英文剪碎“梦魇时代”

一颗明亮的新星初升时叫罗碧玲,后来更名罗霈颖

1980年代,二十出头的妹妹,开始在台湾演艺圈活跃出道,除了在电影、电视剧、节目主持、歌唱舞蹈……有所表现之外,还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封号“台北甜心”,被公认是少数英语特别流利的青年女艺人,有如一位侧骑白马的国际亲善天使,从世界运动场的彼端,跳跃而来。

台北许多有关国际影艺交流项目,常请妹妹出面接待、主持,甚至专访。连当年的“行政院新闻局”,也不时邀请她参加相关涉外活动。当然,她事忙时,许多十万火急的专访问题设计,都临时委托我捉刀,多半务求在三十分钟内交卷。我常常放下手边急事,立刻打字交稿,妹妹的最速件,耽误不得。不过,为应对临场的千变万化,她总能随机应变,灵活调整增减我的文字稿,力求达到最佳效果,从不胶柱鼓瑟,照稿死背。

她频频上电视秀英文,最后弄得,居然有人想要商借她的名号,开设英语补习班,以广招徕。

妹妹之所以能在镜头前,把口头英语,锻炼得有模有样,字正腔圆,自然流利,背后确实经历过一番曲折的努力。

1970到1980年代,是台湾高中生的“联考梦魇时代”,也是台北车站附近南阳补教街的全盛时代。当时,大专院校数量稀少,“大专联考”录取率奇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子,挤不进大学窄门。许多有特殊才能的诗人及艺术家,因为时不我予,纷纷落榜,无法进入大学。例如我认识的天才画家如蔡志忠(1948-),邱亚才(1949-2013),于彭(1955-2014),郑在东(1953-)……还有诗人张志雄(1953-2005),都是例子。

哪里像今天,大专院校泛滥,录取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即使考生对试题一窍不通,趴在桌子上睡大觉,不多时,铃声一响,南柯一梦,居然发现,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

1980年代中期的一个夏日,午后大雨初晴,我到深坑探访裁缝出身的邱亚才,他一手拿剪刀,一手托画布,背靠窗外喧哗的溪水声,怏怏表示,对没机会念大学,特别遗憾。

我摇摇头,提出不同的看法,建议说,中国文学方面,只要熟读司马迁的《史记》,外国文学则精读莎士比亚的三十八部剧本及一部十四行诗,朱生豪或梁实秋的译本皆可,能跟古今中外的大天才一起做朋友,比读大学强多了,而且永不吃亏;重点是,开始要咬一咬牙,努力啃将进去,四年专精下来,保证比读任何名校都强。果然,他日后画笔与文笔并进,油彩画之余,还听我劝,尝试以书法之笔画水墨人物;此外,他辛勤写作不辍,连出数书,得过著名的小说奖。

我的弟弟、妹妹,考大学时,正好遇上“联考梦魇时代”,遂与窄门绝缘。然而,没上大学并没有阻碍他们走上人生胜利组的道路。弟弟经过一阵在南阳街的曲折奋斗,服完兵役后,半工半读,进了辅仁大学会计系夜间部,最后如愿以偿,留学美国,拿到会计硕士学位。他只身跑到加州,日夜努力打拼,终于顺利当上洛杉矶连锁医院的财务总监(controller),在几个连锁大医院之间,玩起了被高薪挖角,来回跳槽的游戏。

在淡水基督书院读书时期的罗霈颖

妹妹则不然,她虽联考落榜,但英文却取得八十以上高分。当机立断,她听从我的建议,进入淡水基督书院英文主修,决心把英文学好,以便面对正在快速国际化的台湾,有所施展。该书院于1959年由美国在华宣教士所创办,是一所四年制的博雅大学,该院的英文名称Christ's College为蒋宋美龄女士所定,教师多半来自美国,形成良好的美语学习环境。

无巧不巧,1982年《拒绝联考的小子》一书被改编成电影《台北甜心》,妹妹顶着“最佳演技新星”的光环,任第二女主角,亲自现身说法,演义她的考前补习生活,联招落榜经验。

我们兄妹三人,因为母亲喜欢歌唱玩笑的关系,语文能力都不错;尤其是发音,从小随着妈妈,习唱各种方言儿歌,大玩舌头花样,加上全家都喜欢听相声,各种发音一听就会,南腔北调一学就像,常常私下模仿(impersonation)亲戚邻居朋友同学、社会各类贵贱人物,夸张滑稽,搞笑取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