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重要日记及手稿面世,为历史拼图提供有效佐证

责任编辑:黄茜

近日,由在艺携手永乐文化联合举办的“司徒雷登、罗家伦重要文献特展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该展览呈现了司徒雷登极具影响力的一生,尤其是关于中国的经历和记忆——创建燕京大学、出任美国驻中国第一任大使以及与孙中山的往来等。其中绝大部分文献为首次公开发布,为当下考证历史、了解时代环境提供了具体的细节、背景和旁证,其文物和文献价值在学界迅速引发轰动。

座谈会现场

博源基金会总干事何迪

博源基金会总干事何迪曾撰写过最早一篇重新评价司徒雷登和燕京大学的文章《燕京大学与司徒雷登》,曾给司徒雷登的秘书、私人助理傅泾波记录口述历史。仔细观展后,他确定了展出司徒雷登的日记均为真迹,与历史对的上号,并尤为肯定了日记的珍贵。

“当时我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美国研究所,1986年2月被派往美国,去做司徒雷登的私人助理傅泾波先生的口述历史,与傅老一起相处了三个月。傅老的一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可以说是围绕司徒雷登而生活的。在帮他整理家中存的司徒雷登旧物,包括私人物品、照片、以及大量司徒雷登就任美国驻华大使期间的书信和手稿,也包括了今天展出这两本日记。在整理时发现了一封会议纪要,内容是1980年1月大百科出版社负责人姜椿芳、刘尊棋和阎明复先生探访傅老,希望他可以将司徒雷登日记整理出来,这将对司徒雷登担任大使期间的中美关系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司徒雷登的一生,我相信在人们心中都已经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对于他这批文献手稿的整理,价值不言自明。国内研究燕京大学和司徒雷登的著作已有许多,但这批文献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真实客观的了解这段与司徒雷登、与中美关系相关的历史。”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翻阅展出文献后对司徒雷登悲剧性的一生颇为惋惜,“他本是教育家。抗战结束后,美国政府选择他出任驻华大使有多方面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都担心中国的国共矛盾会引发内战,把它们两家卷进来,因此由美国出面调解国共关系。美国特使马歇尔来华后,美国政府任命司徒雷登为驻华大使。这是因为他与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有一定联系,国共双方都能接受他。同时,司徒长期生活、工作在中国,抗战时还住过日本人的监狱,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

作家庄秋水

作家庄秋水从2017年开始拍摄并制作了纪录片《通往北京的道路》,通过串联1840年到1949年期间五位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经历,希望以他们的视角和轨迹梳理并呈现出近代中国的整个现代转型的过程。司徒雷登便是其中一位。在全面了解过司徒雷登的经历、故事以及他人生的轨迹之后,庄秋水触摸到,政治评判以外,司徒雷登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鲜活的一面,“这个美国人是真的以他的方式爱中国,并不是沽名钓誉。历史的真相是非常多面的,而今天这份手稿的面世则有助于我们从更直观和真切的角度来认识和研究司徒雷登。”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特展同时展出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家伦在1946-1949年驻印外交公函,包括与蒋介石的通信文献,涉及良多彼时国民政府的外交细节,可以清楚了解20世纪中期中国与印度的外交真相和历史态度。

据悉,此批文献将随永乐文化于10月26日现身杭州湖畔大学的“较量”特展,云集了中国绘画艺术顶尖巨作和古董器物的历史定格呈现,跨越时空同台竞技,并同期推出系列艺术人文讲座。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