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去的乳房

在乳腺癌病友俱乐部里,林欢见识过病友们往“空了的那边”塞各种东西,毛巾、枕芯、沙子……一位病友用几百粒绿豆自制了一个沙包放在右胸,纱布长期出汗变得湿润,绿豆竟然在沙包里发了芽。

在突然降临的癌症面前,“保命”的意愿往往被无限放大,对死亡的担心,很容易让女性放弃对美丽的追求。有时,配偶或家属成为是否重建的主导因素。

和隆胸不同,乳房再造的医生需要漫长的学习,远不是观摩一两场手术就能操刀的。医生的难题来自技术,患者的考验则更多来自心理。

责任编辑:曹海东

2018年2月,一项“中国女性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意愿的多中心调查”显示,在知晓乳房重建术的情况下,35.1%的被访者有重建意愿。但同一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显示,全乳切除术后总重建比例仅为10.7%。(ICphoto/图)

5年前的一场右侧乳房全切手术后,林欢成了“少奶奶”(少读第三声)——这是乳腺切除手术后病友间的戏称。

在国内,像林欢这样的“少奶奶”每年就会新增约十余万。根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中国女性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30.4万例,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而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早期乳腺癌外科诊疗现况》显示,保乳手术仅占所有乳腺癌手术的22%。

林欢平躺在手术台上,“扑哧扑哧”的声响中,淡黄色的脂肪顺着低负压细管,从腹部被吸出。这不是抽脂手术现场,而是正在进行的一台乳房重建手术。

一个多小时的吸脂后,脂肪被缓缓注入右侧乳房。这样的手术还要进行两次,每次间隔至少3个月。待再造好乳头、文上乳晕,这场乳房再造手术才算大功告成。

林欢是幸运的。2018年2月,一项“中国女性乳腺癌病人乳房重建意愿的多中心调查”显示,在知晓乳房重建术的情况下,35.1%的被访者有重建意愿。但同一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的一项调研显示,全乳切除术后总重建比例仅为10.7%——这还是国内110家年手术量大于200例的医院的现状。

“尽管重建比例在5年里翻了一番,但35.1%和10.7%之间还有相当差距。”天津市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说。

2020年10月16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倡议,建议将每年的10月16日设为“粉红绽放日”——国内首个关注乳房重建的公益健康宣传日。

“少奶奶”

对称、透气、自然、柔软,这些构成了女性对乳房外在形象的感知。在乳腺癌病友俱乐部里,林欢见识过病友们往“空了的那边”塞各种东西,毛巾、枕芯、沙子……一位病友用几百粒绿豆自制了一个沙包放在右胸,纱布长期出汗变得湿润,绿豆竟然在沙包里发了芽。

“少奶奶”林欢按照主治医生的建议,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