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独白 | 花木兰“充军”:阎连科的《她们》

阎连科的作品辨识度极高,这本散文集也不例外,他特有的小说语调的强烈介入令那些辽远、苍白的回忆变得恍惚迷人,即使是不如意的往事,也像加上了滤镜。

责任编辑:朱又可

(IC photo/图)

对于阎连科这样从穷苦中走出来的男作家,成长中的“她们”之恩真是一辈子还不完的笔债,永远歉疚又痴迷于这种悔意,就像J.D.塞林格的小说《为埃斯米而作——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这个题目里所包含的复杂感受。

《她们》算是阎连科最淋漓尽致和直白地抒发了这种感受的作品,不全是爱,也不全是忆苦思甜。和汉德克的《梦外之悲》——当代最著名的写母亲的长篇散文——相比,阎连科的呢喃絮叨反而让人感到温暖,显出他对这一“题材”的珍惜,因为这不是一个写作题材,而是生命本身最脆弱又最坚韧的部分——以这些作家身边平凡的女性为载体,呈现的却不只是女性。

阎连科的作品辨识度极高,这本散文集也不例外,他特有的小说语调的强烈介入令那些辽远、苍白的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