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丈高楼平地起——中国血液学40年

很长一段时间,没人能读懂血液在人体中无声的信号。

血液学(Hematology)作为医学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以血液和造血组织为主要研究对象。40年前,人们时常用“站着进来,抬着出去”来形容血液疾病的凶险。亚型多、复发率高、治疗率低,对于当时的血液学人来说,可谓前路茫茫。

1980年,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成立,先后制定了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指南。在多个亚专业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飞跃。

万丈高楼平地起。几代血液学人探索并耕耘出血液疾病治疗的“中国方案”,使得中国血液学的发展按下快进键。但在我国,血液领域疾病诊疗依旧面临严峻的形式,以血液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多发性骨髓瘤为例,这是一种由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恶性疾病,容易导致骨髓衰竭、骨质破坏、高钙血症、贫血、感染、肾衰竭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症状,威胁患者的长期生存,然而民众对其认知度较低,近三分之二的患者在确诊时往往已处于晚期。

突破点在于人们的认知。当患者对血液病尚无认知之时,“早诊早治”也就无从谈起。

现场嘉宾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2020年11月6日,由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武田中国联合策划,南方周末提供媒体战略支持的全国首部大型医学人文纪录片《创新攻坚——中国血液学发展史》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武田制药展台宣布启动。该纪录片将回顾中国血液学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纪念历代中国血液病研究者的学术风采与杰出成就,展望中国血液学未来发展方向。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致辞

在启动仪式上,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教授发表致辞并表示:“中国血液学四十多年以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专家学者、企业合作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尊重历史,完善发展,并且以开放的眼光瞄准国际前沿,让中国能够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和团队。” 

另一方面,纪录片也能够使得医学专业知识能够通过现代语言进行社会传播。

《南方周末》副总编辑朱强参与圆桌讨论

《南方周末》副总编辑朱强也分享了在如今的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宣传医学人文价值所带来的社会意义:“内容传播的视频化正在成为当下信息传播的主流,人们也越来越关注健康领域的话题。将南方周末的人文关怀和专业特色,与专家学者在血液学领域的专业思考结合在一起,这样精品化的内容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柳莺女士致辞

“通过血液学发展史的纪录片拍摄,助力血液学相关医学人文知识向社会传播,对我国血液学医学人文建设有重大的意义及促进作用。”北京康盟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柳莺女士这样阐释系统性地史料整理对于中国血液学科的意义。

据流行病学预估,截止2014年,我国约有血友病患者13.6万1,多发性骨髓瘤发病率已经升至1.6/10万1,淋巴瘤发病率达5.94/10万2。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患者与其家庭的至暗时刻。“确诊困难”、“缺乏有效治疗方案”、“无药可医” ,中国血液学致力于解决这些学术与临床诊疗上的考验。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马军教授致辞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马军教授指出,目前中国血液学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如何满足血液疾病患者的需求,提高生存质量,一方面是促进医疗、药品政策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降低诊疗的支出。

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致辞

以此为愿景,中国血液学走过了创新发展的40年。创新离不开传承,也离不开对于患者的关注。带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跨国制药企业武田也投身于其中,增进国际医学研究交流、聚焦全球前沿医学诊疗最新技术,帮助更多的患者更早地得到正确的诊断。武田制药全球高级副总裁、武田中国总裁单国洪先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本次纪录片的合作,与世界共享中国血液学发展的历史和最新突破,助力推进中国血液学的国际研究交流和学科发展,为未来带去更多的希望”

参考文献:

1:World Federation of Hemophilia Report on the ANNUAL GLOBAL SURVEY. 2014.

2:《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