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如何破圈?

“公益机构应更倾向于借助已有的优良资源去进行传播,提升品牌价值。只有在提升了品牌价值,展现了品牌形象与个性后,公众才会对机构或组织的品牌有更多的了解。”

“以人为核心的报道才是好的报道,真实共情的内容往往比炮制的所谓的正能量内容更受欢迎。”

“一个合格的公益传播者需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和法律敏感度。要了解民商法和慈善法的适用范围,了解法律对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和著作权的定义。”

(本文首发于2020年11月1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吕宗恕

学员身穿统一定制的polo衫在第三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背景板前合照。 (邓贤君/图)

2020年11月6日晚,25岁的黄宇和往常一样躺在床上刷手机。他的床头柜上放着“北京水滴汇聚公益基金会”字样的工牌。

当晚7时,由南方周末主办,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壹基金、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资助的第三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公布入选学员名单。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入选学员列表上,黄宇激动地从床上跳了起来。

“怎样让自己做的公益项目出圈?怎样让自己的公益组织被更多的人知道?”等等这些有关公益传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黄宇。作为项目主管,黄宇身兼多职,负责项目对接的同时还要负责品牌传播,他意识到新媒体的发展,给公益传播带来了更大空间,但同时苦恼于如何实现更专业、更准确的传播。

黄宇的焦虑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不少公益组织传播官的压力。公益人急需提高自身的传播专业能力,寻求公益传播“破圈”的有效途径。

黄宇当晚就确认出席,准备前往广州上课。在那里,他将在9位授课讲师的带领下,与其他49名学员共同探讨有关公益传播的核心话题。

师资与理念:多位专家授课,项目面向公益组织招生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大学公共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师曾志等9名受邀讲师,分别来自传媒、法律、教育及公益组织等多个领域。

这是继2018年、2019年之后,南方周末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公益传媒奖学金班。本届奖学金班主题是“新形势下的新公益与新传播。”

“这届奖学金班从项目理念到具体执行,我们称之为公益奖学金班2.0。”与以往两届不同的是,本届奖学金班回归项目设计的初心,培训对象是公益组织而不是媒体记者。除此之外,学员往返交通及住宿费需学员自行承担。即便如此,报名的学员仍然很多。

在为期5天的网络报名中(10月30日22:00-11月4日24:00),本届奖学金班共计收到有效报名153人。在经过两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汪亚纯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