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南方周末是一家以执守公共利益为己任的机构媒体,我们希望继续恪守“记录者”“监督者”的媒体本色,努力做好“研究者”,持续担当“践行者”,也希望与更多的伙伴一起促进中国公益事业发展。故此,我们将以筑梦者公益大会为平台,链接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基金会、公众等公益领域核心要素,打造一个分享知识成果、探讨公益业态、赋能行业发展,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包容性的发展平台。
2021
-
社会组织要在第三次分配中唱好主角
-
2021年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及介绍
-
中国互联网公益观察报告(2020-2021)
科普内容开始关注公益领域,也预示着一个新的信号,公益行业外的更多资源开始关注公益领域,不同领域的从业者通过互联网开始参与到公益序列当中,互联网公益的未来将迎来更多的可能性。 -
2591份问卷里的家长生物多样性认知:隔着屏幕,难闻花香
“自然教育是体验式的教育,隔着屏幕,闻不到夏天的荷叶香、秋天的桂花香。”西安家长刘女士认为,真正的自然教育就是跟电子时代做抗争,自然教育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在与自然的亲近中获得情感能量。 受访的几位家长认为,自己只能回答孩子的一些常识性问题,对更专业的问题束手无策,甚至常常感觉“孩子懂得比自己都多”。 家长不必太过担忧自身的自然知识不足。王西敏认为,传授自然知识只是自然教育中的初级阶段,更高级的自然教育是让孩子产生对自然的爱、享受在自然中的乐趣、树立环境保护理念等。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共同富裕背景下中国公益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
汇聚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公益能量,筑梦者公益大会火热落幕
-
圆桌对话: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公众参与
-
生命至上!值得所有的可能
-
用科技凝聚向善的力量
-
元宇宙时代社会组织品牌构建的机遇与挑战
-
“擦亮”公益品牌迫在眉睫 ——2021南方周末中国公益品牌榜解读
一个优秀的公益品牌,不仅能准确高效地向社会传递真善美的价值,同时对品牌拥有者来说,也意味着对社会资源的巨大影响力。从调研结果看,现阶段的公益基金会和公益项目,其品牌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品牌视觉识别、品牌保护、品牌传播、品牌影响等方面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文首发于2021年11月25日《南方周末》) -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司长刘友宾:讲好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
科技赋权,人心向善——面向未来的互联网公益传播
-
共同富裕下的中国社会组织
-
公益传播在于人人参与、顺手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