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预防性战争”与“斩首行动”,显示战争模式正在变化

以色列“预防性战争”的理由是:阿拉伯诸国联军正在准备消灭以色列,而以色列地小人少,不可能像苏联和中国那样以土地换时间、长期抗战,所以必须在阿拉伯诸国联军发动攻势前,先发制人、争取主动。不能像宋襄公那样“蠢猪式的仁义道德”,坐等敌人动手后才“阵而后战”。这是以色列的逻辑,倒不是说一定要对这种逻辑进行认可。毕竟,是其首先发动了战争,在国际法与国际舆论层面,并非所有国家都认可以色列政府的说辞。但是,在军事领域,不能无视这种战争和武装冲突客观存在的事实,需要对其进行思考与研究。

责任编辑:陈斌

这是11月2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附近拍摄的伊朗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遭遇袭击的现场。 (新华社/美联/图)

2020年11月27日,伊朗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克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遭暗杀身亡。仅两天之后的 11月29日,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穆斯林·沙赫丹(Muslim Shahdan)及其3名安保人员在伊拉克与叙利亚交界处遭无人机导弹袭击,4人全部死亡。

伊朗指责这些袭击是以色列和美国所为,现在尚未得到确认。在本文,我们集中研究以色列的行动,其实,以色列采取这类不宣而战、先下手为强的行动军事,早已不是一次两次。

早在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突然袭击,仅用6天时间,就以极小代价,打垮了阿拉伯诸国联军,创造了现代战争史“先发制人”战法的典范,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或“六五战争”“六天战争”。

以色列把这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