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读过的三本美学著作

(本文首发于2020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傅道彬,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著有《诗可以观:礼乐文化与周代诗学精神》《晚唐钟声:中国文化的原型批评》《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诗外诗论笺:上古诗学的历史批评与阐释》《中国生殖崇拜文化论》《文学是什么》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渐渐从“文革”十年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冰雪初融,春水涣涣,思想解放的潮流惊涛拍岸,滚滚向前。以人性觉醒、感性复苏和诗性追求为代表的“美学热”的骤然兴起,是这一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而又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思潮。几乎所有重要的思想家和学者都加入了美学的讨论,被时代的大潮裹挟着推举着,青年大学生们都曾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关注过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潮,当时各种美学研究、美学讨论的著作最受青年学子们欢迎。

我个人的兴趣是古典文学,但也被气势磅礴的美学浪潮吸引,对美学研究产生了兴趣。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宗白华的《美学散步》、高尔泰的《美是自由的象征》三本美学著作,是我仔细阅读过的著作,曾对我产生过重要影响,而这三本书恰恰贯穿了我的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三个学习时期。

《美的历程》与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是1981年出版的,我读到这本书,已经是1982年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毕业在即,杂事丛脞,心绪难宁,但《美的历程》仿佛从云端俯瞰大地般的宏阔视野、贯通古今的审美分析以及行云流水一样的优美文笔,让我久久沉醉其中,忘却了毕业之际的躁动与不安。七七、七八级大学生经历了“文革十年”的思想封闭,习惯了沉闷而僵化的学术表达,突然看到李泽厚式灵动飘逸的思想论述,颇有一种若受电然的强烈精神冲击。

李泽厚将中国古代的美学历程,放置到一个宏大的历史时空里叙述,从远古图腾的龙飞凤舞、青铜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