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广告门”事件警示:互联网不是企业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天堂

近期,京东金融通过网络投放了自身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短视频广告,其内容涉嫌歧视消费者、诱导消费者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等问题,引发各界关注。 

长期以来,在互联网投放低俗、虚假广告的并非京东一家。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博人眼球的方式,通过游戏、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造成大量粗制滥造的内容进入互联网。 

任何行为都会留有痕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互联网更不是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天堂。

12月17日,京东通过其媒体平台发布了《关于京东金融短视频事情的诚挚道歉》,就之前投放的低俗短视频广告向公众致歉,并承诺对相关管理者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事件一时激起千层浪,在社交媒体引发了各界关注。截至目前,京东方面尚未公布具体处理结果。

社会责任履行不能说说而已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是单单通过几本报告、几次活动,更多是需要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的业务开展当中,融入对于员工的企业文化引导当中,融入对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关怀当中。

“企业既有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2020年7月,习近平同志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任何企业存在于社会之中,都是社会的企业。社会是企业家施展才华的舞台。只有真诚回报社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家,才能真正得到社会认可,才是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家”。

只看重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的企业,是不长远,也不明智的。京东金融投放的广告出现问题,如果是京东各层级知晓并主观认为可行,则说明当下京东对于企业文化的引领存在较大问题,员工在社会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企业本身也忘记了责任与初心。

如果是京东各层级并不知晓,属于少数员工追求业绩而为之,则说明京东在企业内部监管流程当中存在治理结构偏差,尤其是内部管理与涉及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问题。

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证明京东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瑕疵。单独的道歉是不能解决核心问题的,需要京东各层级进行更为系统的全面反思,如何能够理清、优化内部管理与履行社会责任的关系。

切勿说一套做一套,一边捧着履行社会责任相关成果的报告,一边却通过互联网将企业道德与良知抛之脑后。

京东并非个例

长期以来,在互联网投放低俗、虚假广告的并非京东一家。一些头部互联网企业,以博人眼球的方式,通过游戏、短视频平台投放广告,造成大量粗制滥造的内容进入互联网。

游戏及短视频市场用户下沉,对于内容的要求更加直接,需要广告内容简介明了,让人印象深刻,短则几秒、长则几十秒的短视频广告,在手机互联网用户面前稍纵即逝,如何能够抓住客户,转化成果,对于广告内容制作要求极高,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动辄上千万的广告投放,企业寻求投入与产出是合情合理的,但这绝不是通过短视频广告藏污纳垢、忽略社会与受众情感的理由。 

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的今天,国内互联网网民总数也已超过9亿,互联网的触角已深入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海量的信息每天通过各类终端分发到用户手中。一些企业存在侥幸心理,试图通过分层投放广告等方式逃避社会监督与法律制裁。

任何行为都会留有痕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互联网更不是逃避履行社会责任的天堂。

热点每天都在变换,但透过网络的监督永远都不会消失,网民正在学会通过网络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利益,因此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将社会责任植入企业的每一根毛发,才能让企业走的更远更好。

下沉市场并非随意割去的韭菜 

同时,也应该清晰的认识到,京东金融广告门事件当中,问题并非仅存在于广告内容制作的粗制滥造,广告本身售卖的金融产品与消费观导向也存在较大问题。

互联网业务下沉,不能简单的割底层民众的韭菜,也要长远考虑商业行为对于企业未来业务的影响。一些诱导过度消费、非理性消费的行为,潜在可能形成数量庞大的个人债务。虽然这一问题在其他金融机构也有所涉及,但互联网公司的类似行为,通过互联网这柄“双刃剑”,将危害范围扩大到了以往金融产品不能触及的更为广泛的下沉市场。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到企业资金链等发展关键要素,也影响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或损人利己,或饮鸩止渴,随时可能危害企业自身、危害社会。

如何才能让企业避免这一系列的问题产生,是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慎重思考的问题。当下也有一些国内外优秀的案例经验可以学习借鉴。

例如一些跨国公司在董事会下,专门设立伦理与道德委员会、合规与道德委员会等,其目的就是要对这些不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从企业治理层面加以有效遏制和解决。

另一方面,国内互联网企业普遍将社会责任部门作为非主要业务部门,长期处于尴尬位置,不能解决关键问题与决策。

反观一些履行社会责任记录良好的企业,往往将其社会责任部门,设置于总裁办等直接影响高层决策的关键位置,并与多个业务部门打穿,才能更好的履行社会责任,让企业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双丰收。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