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回乡潮始现长三角

“想想以前招人的难度,真是恍若隔世啊!”“去年只要你打个电话,用人单位问你人在哪里,马上派车来接你。”

责任编辑:吴传震

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下滑,部分失业的工人开始返回家乡

30岁的江西永修人蔡海华坐在永康火车站候车室里,一脸落寞。离过年还早,理想的工作又不好找,他准备先去在上海打工的亲戚那里玩几天,然后再回江西永修老家。

几天前,蔡海华还是永康兄弟控股集团旗下一个专做电锯配件的四五十人小厂的工人。经历了好几个月订单严重不足,工厂将两条生产线停产一条,但又担心突然有了订单一下子招不来工人,因此不愿将人立即裁掉,让两条生产线上的工人挤在一条线上轮流上班。

断断续续被迫休息了累计半个月,蔡海华的工资只拿到五六百块钱,相比以前每月的一千七八,他深感不满——30岁的蔡海华还未结婚,而他江西老家光结婚彩礼办喜事的价钱已涨到五六万元,蔡海华对目前这点连自己都不能养活的工资深感不满。在已经陆续辞职的十多位工友的示范下,他决定先辞职回家,然后再作打算。

蔡海华只是浙江永康失业大军中的一员。今年下半年之后,工厂越来越严重的停产和与之伴随的失业、裁员,让越来越多的打工者被迫重新走上找工作的路。

只能上半天班

生产铝合金的浙江永康力士达集团办公室主任朱益新,对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感受非常深刻。

9月份,肩负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朱益新去永康人才市场招过一次人。那时,他看到六十多个摊位挤满了前来招聘的单位。仅隔一个月到10月再去,朱益新发现偌大的招聘大厅空空荡荡,包括他的企业在内只有7家企业在招聘。

10月底,朱益新在当地电视台打了简单的招工广告,没想到应者如云。当记者在朱益新办公室采访时,就被不断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