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生活更美好|通威集团发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近日,通威集团发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紧扣通威“绿色”主线,从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运营、绿色合作、美丽中国建设五方面,追溯了通威“双绿色”道路的起源与发展,展示了企业对饲料、食品、光伏、化工等产业与社会、环境关系的思考、理解和行动。追溯和总结的目的不只在于展现成果和荣誉,更在于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重新思考商业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以更好地指引企业前行之路。

俗语说:人生有三苦,撑船打铁卖豆腐。

讲这句话的人,大概没有体会过渔民的艰辛。

鱼的状态瞬息万变,对养鱼人精力要求极高,要操心的事情非常多。常常凌晨三点起,深夜伴月归,有时甚至住在水塘边,24小时密切关注天气、环境、设备问题,观察水质水温变化,跟踪鱼呼吸、吃食、排粪的情况。

精神紧张还不算,体力也要跟得上。一袋饲料重50公斤左右,鱼生长关键期喂养量数以吨计。饲料要准确抛洒到鱼能吃到的地方、不能分散更不能过于集中。如果池塘养着不同种类的鱼,那更麻烦了,每种鱼吃的饲料都不一样,要准确分时段、用量、位置饲喂。

终于等到捕鱼丰收时节,还有一场硬仗要打。渔民身穿笨重的水衩下塘插网,一边排水,一边收网,将聚拢起来的鱼拉上岸。这个活没有力气不行,更不可只讲求蛮力,否则造成鱼刮伤、逃脱,不仅人繁复劳作,鱼也卖不出好价钱。即便这样,渔民间也流传着“一年收获都买了饲料”的无奈自嘲。

正是由于目睹了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比的艰辛,通威集团创始人刘汉元才下决心要改变现状。38年前,他从养鱼技术改造开始,走上了一条不曾止步的创新求索之路。

绿色农业绿色能源,创新探索不曾止步

认识到水产养殖业受制于薄弱的基础和凌乱的饲喂配方,刘汉元从县城一家小小的饲料公司出发,不断完善培育、加工再到销售的水产产业链,逐步建立起庞大的水产行业王国。今天通威拥有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地区的250余家分、子公司,稳坐中国水产行业第一把交椅。刘汉元不仅取得商业的成功,更促进了水产养殖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水产养殖产量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并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也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通威在农业领域取得瞩目成绩后,刘汉元又将目光放在了新能源领域。2006年,刘汉元敏锐察觉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趋势,开始正式涉足光伏能源领域。他希望借新领域的开拓,让通威占据新技术高地,也将自身立足的商业领域与国家需要、社会需求更紧密地结合,让技术能造福青山绿水的家园。

他做到了。如今“光伏”已经成为通威一张耀眼的名片。通威摆脱了光伏技术和市场受制于海外的双重牵制,打造了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下游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王国,形成了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壮大的同时也推动了中国光伏产业从跟随到领跑的发展。

2020年,通威连续17年入选中国品牌国家队行列,以1002.67亿元再创品牌价值新高。从2004年的19亿元到2020年突破千亿元,通威品牌价值在短短17年里增长了近53倍。

如今通威在绿色农业、绿色能源为主业的“双绿色”发展道路坚定耕耘,正式发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绿色农业、绿色能源、绿色运营、绿色合作、美丽中国建设五大篇章,讲述企业用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能源结构转型的努力,以及将绿色融入运营、加强合作对话、参与社会公益的成果。这本报告既是通威对过往成绩的总结,更是对自身商业角色、社会角色的解读和思考,以社会价值解读企业使命、以商业视角审视企业责任、以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厚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行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观照与借鉴。

从做好“一袋料”到养好“一条鱼”,科技守护舌尖上的品质

报告显示,2019年,通威饲料及相关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67亿元,饲料销量490.05万吨,同比增长15.75%,其中水产饲料同比增长21.31%。而根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同期全国水产饲料同比增长仅为0.3%。通威之所以能在“非洲猪瘟”肆虐、自然灾害频发的不利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与其产品品质、服务能力和科技养殖模式密不可分。

为提升渔业生产效率,通威将优质饲料产品与科学的养殖方法结合,搭配智能化、数字化养殖管理系统,利用智能设备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池塘溶氧、水温、PH、氨氮等,设备连结增氧机、投耳机,根据检测到的天气、环境、喂养指标变化自动精准调节、精准投喂。这一切在移动APP上操作就可以完成。

为了随时回应、解答养殖户的问题,通威还搭建了线上通心粉社区、通心粉直播间,将养殖户、专家、技术与服务团队汇聚起来,为用户提供养殖、管理、线上问诊甚至财务算账等全周期服务。

目前,通威已建立起以“苗种繁育—饲料营养—动物保健—绿色养殖—食品加工”为核心的安全可追溯现代水产产业链,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对食品从育种、养殖、流通、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的全程品质管控,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健康。旗舰产品“通威鱼”是成都地区家喻户晓的品牌,荣获“中国消费者信赖品牌”等奖项,2019年“通威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14亿元。

(通威智能养殖系统)

蛰伏跟随创新超越,光伏助推能源结构转型

回忆涉足光伏领域时,刘汉元说:“我清楚地记得,进入多晶硅行业的时间点是2006年12月19日。当时我在北京,感觉PVC产业已落人后,但新能源还没有真正开启,我们认为社会需求、环境压力等因素对产业的发展有利。”

2004年时,中国多晶硅的产量仅60吨,全球总产量达到24000吨,市场和技术都被国外厂商垄断。随着需求不断增长,多晶硅价格从2000年的9美元/公斤飙升至2006年100美元/公斤,在当时引来一大批资本涉足光伏领域。

刘汉元没有因为利润就盲目投入,而是逐步选择光伏产业上、中、下游三个关键端口突破,开启了原材料多晶硅生产、太阳能电池片制造、光伏电站建设运维的布局。特别是在终端,将光伏电站建设与通威水产行业优势结合,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实现了“渔、电、环保”三丰收。

一切在如今看来顺理成章,但是路途并不总是顺畅。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多晶硅出现产能过剩,价格开始大跌,很多光伏企业开始关闭、投资者退出。刘汉元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关闭工厂,而是等待市场价值理性回归。十几年后,一批投入光伏的资本不知去向,通威通过稳健运营、技术创新,将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打造成了全球标杆。

报告显示,通威高纯晶硅年产能超8万吨,单月出货量超过8000吨,居全球第一。平均生产成本不断降低,让清洁能源原料实现廉价、稳定、易获得。

在电池片制造领域,通威已拥有合肥、成都、眉山、金堂四个基地,总产能达到27.5GW。仅成都基地,智能制造无人化生产线每天可生产高效电池片超过700万片。在其25年的生命周期内累计可提供约5475亿度清洁电力能源,相当于三峡水电站现有装机容量5.5年发电量总和。报告显示,2019年,通威电池连续3年出货量全球第一,效率、成本、稳定性等各项指标达到行业一流。

终端“渔光一体”创新模式,将通威渔业与光伏业完美结合,在广阔的水面搭建光伏电站,在水下实施智能养殖,既解决经济发达地区用能需求大、可供清洁发电土地少的矛盾,又最大限度发挥鱼塘效益,保护水质的同时提升鱼的品质。通威“渔光一体”园区中,没有一处垃圾,所产出的所有东西都是有价值的。鱼类的粪便有智能化的设备清理、回收,可用于周边菜地施肥。报告显示,2019年,通威累计建成“渔光一体”发电项目60余个,装机并网规模超过2GW,光伏电站综合全成本优化至3.5元/W左右。

(通威太阳能智能制造生产线)

守护山水,回馈社会,家国情怀初心未变

通威光伏产业高速发展、开始寻求建设新的多晶硅工厂时,不少地方政府曾抛出橄榄枝,但通威仍决定将新工厂建在水电为主要能源的四川。建工厂必须考量能耗,为什么不去煤炭电力价格更便宜的地区?“说实在的,煤炭税收未来可能会被继续调高。但我还是不想让大烟囱和煤矿作为我们的光伏电力来源。”刘汉元在一次采访中回应道。

这样坚定的绿色理念,早已融入企业基因。报告显示,为解决饲料生产加工环节的废气异味问题,通威通过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实现生产过程中尾气循环利用,减少了排放和异味。在高纯晶硅生产环节,采用“第五代永祥法”“反应精馏法”,探索出一条全封闭式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生产过程“零”废弃物排放。位于成都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应用世界首条工业4.0生产线,实现全自动无人智能制造,每生产一张高效太阳能晶硅电池碳排放仅为0.04千克。

企业还积极与环保组织合作,参与环境治理。报告显示,2018-2020年,通威三度挺进青藏高原无人区、走进长江源,为绿色服务站、环境保护站建设光伏发电系统,解决了高寒高海拔地区用电难题。

2007年,刘汉元在全国首次提出“光伏扶贫”概念,先后提出了《关于用光伏产业推动我国精准扶贫的建议》《建议集中化、规模化推广光伏扶贫项目》等全国两会提案、建议,通威开始探索利用光伏能源支持落后地区发展的模式。2007,通威与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合作开启“思源工程·阳光计划”,捐赠5000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山区农村送去清洁电力、带来丰厚收益。该项目获得中国慈善领域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实施十多年,已让四川甘孜理塘、新疆阜康、河北丰宁等多地居民受益。

报告披露了通威将光伏与落后地区实际情况结合的“渔光一体”“牧光一体”“农光一体”创新扶贫模式,让老百姓享受免费的电能和收益,提升就业技能、带动产业发展。仅通威在内蒙古敖汉旗木建立的光伏扶贫项目,每年发电量达1.4亿千瓦时,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125亿元,带动旗内4133户贫困户增收。

(通威在理塘县建设的光伏电站,持续向牧民和寺院无偿提供清洁电力)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企业家要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通威在刘汉元的带领下,努力践行习总书记的期望。“追求卓越、奉献社会”是通威一直践行的企业宗旨,在企业发展之外,如何站在时代高度,将企业与国家期望、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思考、实践、担当,这是通威今后发展道路上将持续回应的问题。

 

↓点击链接,阅读《通威集团2019年社会责任报告》

http://qr61.cn/oprstV/qFi21p2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