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糕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专家:可能有潜在传播风险

责任编辑:梁建忠

“有风险。”听到雪糕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的消息后,多位专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1月14日晚,“天津发布”称,津南区疾控部门在对天津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津南区双港镇)送检的雪糕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3份雪糕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

有什么风险?

“虽然病毒含量可能比较低,接触到呼吸道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毕竟普通公众能接触到,雪糕上检测出病毒还是说明有风险。”从事传染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浙江大学医学院副教授周林福说。

“我觉得需要关注。”一位免疫学专家也表示,视样本情况,理论上病毒死后短时间内仍可检测出核酸,而新冠病毒是RNA病毒,RNA在外界较易降解,因此,病毒死亡后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对于这次检测结果,他认为,这说明食品加工可能存在潜在的传播风险。

目前天津尚未披露检测样本具体取自雪糕哪部分。但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一般来说,只要在零下,比如-1℃到-10℃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一类的病毒,能够存活几周到几个月不等。

不过,多位专家都表示,目前尚未报告有因购买冷链产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今年1月8日,中国科协科学辟谣平台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也表示,全球8000多万例确诊病例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冷冻食品而引起的感染。

如何传染的?

去年北京新发地市场聚集性疫情后,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传播就受到关注。官方昨日通报的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批货品生产原料包括新西兰奶粉、乌克兰乳清粉等进口食品。

在多位专家看来,原材料和全流程的工作人员都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渠道。前述免疫学家分析,食品加工中的传播风险主要体现在冷链环节,但在加工过程对奶粉和乳清粉的处理,应该可以杀死病毒。从目前报道的相关案例看,他认为由人员传播的概率较大。

周林福也认为,就病毒从何进入雪糕,目前尚未有明确结果,但人员是可能源头。“因为飞沫中含有一定量的病毒,生产过程中有病人的话,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通报显示,涉事企业直接接触货品工作人员分别按规定于1月7日、10日进行了定期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就此,多位专家分析,可能在核酸检测上存在“时间差”:雪糕生产后的存储期间,感染病毒员工已经痊愈;或目前尚处于感染初期,存在漏检的情况。

雪糕还能吃吗?

无论结果如何,这一发现也敲响了警钟,针对此类情况如何防控?“多消毒,只有用这个笨办法,”周林福认为,可以多使用酒精消毒,酒精可以挥发,能减少对食物的影响。前述免疫学家也表示,工厂应当加强对人员的检测和管理,加强对外包装消毒,减少病毒传播风险。

天津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的消息显示,这些涉疫雪糕一共生产出4836箱,现场封存2089箱,出售的2747箱中1812箱批发售往外省市(均已通报当地防疫指挥部),销往天津市的935箱中绝大多数还未出售,截至目前真正通过零售进入天津市市场的仅65箱共390盒(每箱6盒)。官方呼吁,如果有民众近期购买过该产品,请及时与社区联系报告。

对于涉事产品,多位专家都表示,公众最好不要食用,但其他品牌尚可正常购买。周林福看来,“没有报告病毒就没有必要(限制),总体上讲概率很低,什么都防控没法生活了。”“北方冬天也不是吃雪糕的季节,还是别吃了。”另一位专家说。

据了解,天津市疾控中心专家已赴津南区现场指导,严格按照相关工作规范开展进一步调查处置。已对企业进行全面封控,禁止人员及货品进出;已对库存涉疫货品进行封存,对出库货品进行追踪;对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开展流调,进行隔离和核酸、抗体检测,对从业人员家属实施居家隔离;对企业的销售铺面均暂停营业,开展人员流调和核酸、抗体检测;对原材料、现存货品、企业内外环境、员工宿舍等进行全覆盖式核酸采样检测和消毒。

(来源:南方都市报)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