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五唯”,破“SCI至上”:

不得在职称评审中简单规定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和经费规模等条件。
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职务职称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明确教授承担本专科生教学最低课时要求。

责任编辑:吴筱羽

近日,教育部会同人社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视觉中国/图)

工资八千,忙于发表论文、申请基金,盯着职称评定的考核标准——2020年博士毕业,被北京某部属211高校预聘为讲师,这成了田亮的日常,也是大多数青椒的日常。

“青椒,大学青年教师的别称。他们初入职场,年龄小于35岁,只有中初级职称,“要一步一步往上爬(职称)

预聘,即国内高校近年广泛采用的新进教师聘用制。聘期三年,聘期内考核合格者可转为长期聘用,否则不再续聘。

近日,教育部会同人社部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强调设置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以激发高校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021年127日,教育部发布并解读了这份《意见》。田亮看到《意见》后,喜忧参半。在他看来,措施提供了一个方向,真正落实起来还面临诸多困难。

避免“一刀切”评价

近年来,青椒的聘用、薪酬待遇、住房等问题广受关注,但现实中很难一概而论。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据他研究观察,在很多一二线城市,青年教师只有十余万元的年收入,很难保障基本体面的生活,解决住房问题更是遥遥无期。

而且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